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击败日韩,国产新能源车打入BBA老巢,电动车大战一触即发?

本期为《新产研智能汽车系列》第四期,重点解读国产新能源出海欧州。 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划重点: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 1相比欧美日韩的老牌车企,国内车企在动力电池和智能化程度上走在前列,也是国产品牌出海进行“反向输出”的最好时机。
  • 2日韩车企全面电动化较晚,且面临油车转型的困境,在产线、技术、人员、供应链等方面背上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同时也给国产新能源出海提供了机会。
  • 3大多数国产车企出海欧洲的征程中主要复制国内的商业模式。比如蔚来采取的直营模式,小鹏选择的直营+经销模式,比亚迪选择的全经销商模式。
  • 4欧洲车主与国内买家具有消费理念的差异,在欧洲,小尺寸新能源车型才是主旋律,拥有更宽阔的价格区间和更丰富的产品线是车企打开海外市场的前提。
  • 5从数据来看,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海外获得了较高的认可,但实际效果仍不理想,如果将范围缩小到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国自有品牌的占比较低。

【编者按】如今,新造车以科技感、智能化等颠覆式的创新,正在重塑和变革全球汽车市场。回顾几十年前,由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老一代汽车人通过与国外车企合资生产,为国内引入了技术与资金。到现在,随着国内传统车企的转型、新势力的崛起、互联网公司的入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且进击出海,国产新能源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2022年,中国新能源出海能否乘胜追击?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作者:冷泽林 吴先之 ;编辑:李海丹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几年,随着全球车市由燃油向纯电的转型,自主品牌终于迎来了起跳机会。以蔚小理为首的新势力,以及比亚迪、长城、吉利为首的传统势力,都纷纷在为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添砖加瓦。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援引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报告称,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德国品牌。美国“电动汽车内幕网”的文章指出,在欧洲,中国电动汽车是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之一,这是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事实”。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亚洲的一些国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样受到青睐。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韩国《韩民族新闻》日文版近日披露一家汽车市场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称,今年上半年,韩国新上牌的896辆电动公交车中,有399辆是中国制造的,占比约44.5%,这一数字在2020年为23.2%,2021年为33.2%,“中国制造很受欢迎”。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刊登一篇报道,讲述了新加坡某中产家庭经过多次挑选后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故事。报道称,2021年,东盟国家电动汽车市场总规模达到近5亿美元,到2027年预计将突破26亿美元。而中国车企早在数年前就已看准商机,在新加坡电动汽车市场播下种子。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前段时间,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微博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看法。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01 欧洲成为出海第一站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福布斯》杂志近日的一篇文章称,欧洲的大众化电动汽车市场仍处于相对“真空地带”,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正在向这一市场发起冲击。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比欧美日韩的老牌车企,国内车企的转型决心和投入都要大得多,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和智能化程度上更是走在前列,这或许也将是国产品牌出海进行“反向输出”的最好时机。亦如日本汽车工业借助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契机,实现对美国市场的拓展一般。yQI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去年开始,多家中国新能源车企便已经开启出海征程,一股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出海浪潮正在席卷而来。蔚来落地挪威,并计划在今年内进入欧洲五国,2025年前将海外业务扩张到2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国内新能源老大哥比亚迪也在去年五月进入了挪威市场,今年七月进入日本,八月宣布又将在瑞典、德国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长城则在近期将旗下两个品牌,欧拉和魏牌引入了欧洲。

相关阅读:

  • 疫情下豪华车不再“豪横”:销量腰斩,部分车型直降10万元
  • 汽车下乡再来救市,县城乡村车市空间有多大?
  • 一大波优惠之后,车市自主与合资的地位翻转了
  • 艰难时刻!56万商家,卖不动二手车
  • 上市车企近半亏损,钱被谁赚了怎么办 亏损的车企 上市
  • 比亚迪宋质量怎么样(比亚迪宋优缺点)
  • 比亚迪车质量怎么样(比亚迪这车怎么样啊)
  • 比亚迪唐怎么样(比亚迪唐dm评价怎么样)
  • 比亚迪怎么样(比亚迪工作怎么样)
  • 比亚迪f3怎么样(比亚迪f3超值款能不能买)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