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艾伦辐射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它是会变化的,NASA曾经检测到最内层的辐射带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650公里。
而第三层辐射带会因为外来的粒子而被摧毁,只存在仅仅4周。
除了太阳的粒子束,地球还要承受太阳系之外的辐射,比如伽马射线,地球磁场也是一一化解。
空间站必须时刻与地面保持联系,因此不可能飞到范艾伦辐射带里面,为了安全起见,将它的飞行高度限制在400公里。
其实不光是空间站,除去专门去研究范艾伦辐射带的飞行器,其他的卫星都要控制在400公里以内的高度。
所以可以看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那是相当的恶劣,几乎是被包围在了辐射之中。
生命能够存活,离不开磁场。
变化的磁场
可是,地球的磁场也是会变化的,它不是一颗固定的大磁铁。
地球磁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磁场的强度,第二是磁极的位置。
首先我们来看磁场强度,地磁的强度一般是在0.5到0.6高斯,不过在地球的某些地区,强度会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
主要原因在于,地球的内核不一定是均匀的,地磁强度也与地壳表面的地形有一定关系。
地磁强度最强的,必然是高纬度地区,这里也能能够看到由太阳高能粒子束组成的极光。
而在非洲与南美洲之间,存在着一个地磁偏弱的区域,被称为南大西洋异常区。
根据大航海时代的文字记载,科学家们复原了同一地点的磁场变化,发现在160年的时间里,南大西洋异常区的地磁在减弱。
不止是南大西洋,北美洲的地磁强度在10万年的时间里减弱了大约50%,这里面除了地磁强度自己的变化,还有地磁磁极的移动。
在地壳的化石里面,有一些特殊的“指南针”,它们是远古时期的贝壳、树木,身上的纹路生长与地磁的方向有关。
古生物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纹路,发现地球的磁极每隔78万年,就会发生一次颠倒。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位置上是北极,但是地磁上却是南极,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更换磁极的过程中。
在大约200年前,北极点在加拿大地区,现在已经转移到了西伯利亚地区,之后它将一路向南。
地磁南北极的周期调动,并不会影响地球的防御机制,它依旧会抵挡太阳风暴,只是看极光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未来的某一天,当磁极南移到中国,我国就会是世界上最好的极光观测点。
当磁极来到了赤道,那么非洲草原的夜空不仅仅有繁星,还有极光。
如果磁极按照78万年的周期进行变化那么不会引发灾难,人们最担心的是地磁突然发生南北对调,这才是最可怕的。
南北极突然对调,会引发人类通讯的混乱,候鸟的乱飞,以及大气层粒子的紊乱,这个变化来得太快,由不得大家适应。
因此,地磁的突然颠倒会引发严重的生物大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