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援助今年结束:日本青年来中国山区教日语,带出全校高考第一
撰文 | 库索 编辑 | 张瑞 出品 | 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最后一位协力队队员
假如你正在日本人家短期寄宿,房东田中太太不在家,你有事要外出,请用日语给房东写一个便条。——2012年高考日语作文真题。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日语教师八丁文子每周给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上一堂日语作文课。她的学生是再普通不过的中国高中生,一进入高中就以高考为目标,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都在上课。而她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她是学校里唯一一位来自日本的老师。
在上课的八丁文子 ©八丁文子
自高考改革以来,针对外语考试,英语就不再是高考外语的唯一选择,可以选择包括日语在内的多种外语。因此,日语老师也可以在中国的普通高中任课。
“你为什么学日语?”刚到贵州时,八丁就问她的学生们。
“因为学不好英语啊,老师!”这是大多数学生的答案。
来中国之前,八丁文子就对中国高考科目中有日语这一情况略有耳闻,和学生们交流之后,她才彻底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和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相比,贵州在教育方面相对落后,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在高考中缺乏竞争力,因此放弃英语转而学习日语。
同时,这也和凯里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关。一位当地老师的解释是,“说少数民族语言的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期间,母语和英语之间会产生冲撞,所以他们的英语成绩并不理想。如果从高一开始零基础学习日语的话,学生在心智方面比以前成熟,接受一门新的学科相对容易”,而且,“高考日语试卷的难度系数比英语试卷要稍微低一些。”
当然,除了学业,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还充满好奇地向她发问,问题包括“日本高中生都日本对华援助三十年乘电车上学吗?”“女生校服都是裙子吗?”对于异国同龄人的生活,最想了解的是“日本有高考吗?如果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八丁文子向他们解释,“在日本,高考有不止一次机会,可以同时申请几所学校,这所学校落选了,还可以参加其他学校的考试”,日本人没有“非上大学不可”的压力。她列举了自己哥哥的例子,她哥哥没有上过大学,也照样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
作为一个贫困山区的学校,拥有一名日语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八丁文子并不是重金聘请来的,而是作为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的志愿者来到中国凯里的。那是在2019年底,当时疫情还未爆发,生活还处在正常的轨道。到2022年初的时候,八丁文子的任期结束,她回到了日本。虽然疫情还未结束,但日本对华ODA的使命已经完成。日本对华ODA自1979年12月开始实施,到今年3月正式结束,八丁文子成为了“中国最后一名协力队员”
在此有必要科普一下“ODA”的概念,它的正式名称为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是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用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赠与水平25%以上的赠款或贷款。1979年12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访问中国,宣布对华提供政府开发援助。在这背后,存在两个不可忽视的历史背景,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两国签订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
鼎鼎大名的中日友好医院,便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华ODA的第一个援助项目。
2008年,《南方周末》曾推出“日本对华援助三十年”专题报道,其中写到, “除日元贷款之外,在中日关系风风雨雨的30年间,日本通过派遣青年海外协力队员、年长志愿者等方式,为中国提供大批志愿者、专家,他们的专业涉及中国的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
截至2017年底,通过日本对华ODA,提供的对华日元贷款约3兆3165亿日元、无偿资金援助约1398亿日元,有超过1万名日本专家和海外协力队员被派到中国工作。
八丁文子正是最后的万分之一。
互相交流的价值
八丁文子为了到凯里实验高级中学当老师,要先从日本飞到北京,再从北京转机贵阳,换乘近40分钟的高铁,穿越贵阳城区才能最终抵达凯里。她多次到访过北京,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城市风景是八丁文子在日本的小城生活中也很少见到的,与之相比,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则是另一番风景。深夜,八丁文子到达凯里南站,当她在一片漆黑之中走出车站时,看到的是颇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建筑。后来她才知道,那是侗族标志性建筑风雨桥和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