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援助今年结束:日本青年来中国山区教日语,带出全校高考第一
这是八丁文子第一次接触到中国苗族、侗族的民族文化。对于2016年8月才创建的凯里市实验高级中学来说,也是首次拥有外教。在全校4000名学生中,日语班学生约500人,首次和学生见面时,为了拉近距离,她没有直接讲课,而是做了一个简单调查,她对学生们说“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日本人的同学请举手”,每个班都问了一遍,最终只有一个学生举了手,这个学生曾到省城贵阳参加过一次演讲比赛,当时见过一位日本老师。
在凯里,八丁文子要认真阅读和理解高考教学大纲,教给学生们一些书面日语中的基本语法规则,比如书信的基本格式、常用语法、以及可以反复套用的句式。
八丁文子发现,她的学生擅长考试,但几乎不开口讲日语,因此他们的口语能力较差。
“应该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开口说日语的机会”,她想,“不能局限于我,要让他们和更多日本人交流。”八丁文子找到正在日本大分县担任小学老师的姐姐,决定制作中国中学生和日本小学生的交流视频,于是八丁先给学生们录制了自我介绍的视频。
视频中的孩子们纯真而友善,他们介绍了自己生活的地方,“贵州省是苗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苗族的银饰非常漂亮”,“社团活动是龙舟,我们每天都训练”,他们展示了食堂的午餐,还将镜头对准了宿舍。
当被问到如果有机会去日本的话想做什么的时候,学生们的回答各式各样,有人想去京都看红叶,有人想登富士山,还有人想参加花火大会,而三个男生在视频里齐声说:“想去看看动漫里出现过的地方!”
课堂游戏 ©八丁文子
日语班有位名叫潘竹(化名)的女孩,她从小就喜欢《海贼王》和《火影忍者》,她想听懂漫画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当交流视频在中日之间播放了几个来回之后,潘竹和同学们收到了日本小学生亲手制作的书签,上面歪歪扭扭的字体是日本小学生手写的赠言,潘竹珍藏的一张书签上面写道:“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来我家找我玩!”
八丁文子仿佛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窗,一年前潘竹还不知道地球上有个叫大分县的地方,那里被日本人称为“温泉王国”,其实它只是九州的一个偏僻地区。与日本小学生交流过后,潘竹说,“我想我肯定会去那里的!”
“无论是凯里的中学生还是大分的小学生,他们生活在相对偏僻的地区,那里罕见外国人的身影,在这种环境中,能有机会和其他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也许就会影响这个孩子的人生。童年遇到的事情,不知道会在他们的心里播下怎样的种子。”
在凯里,八丁文子目睹着正在建起的高楼,感到凯里也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但她也从那些漫步在人行道上的牛群和山间腾起的雾气之中,看到了与故乡大分县极为相似的风景。这样的“相似”,让她更加坚定地相信孩子们互相交流的价值。
给他们一个窗口
在八丁文子到来之前,凯里实验高级中学共有四名日语老师,只有一位去过日本。日语教研组组长舒麟是凯里人,曾经在日本生活过六年,在北海道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直至2016年才毕业回国。
舒麟在凯里读高中的时候,当地还没有哪所学校开设过日语班。舒麟还记得自己对日语感兴趣的契机,是小学时参加了一个与大阪小学生的绘画交流活动,那次活动中她获得铜奖,拿着那份从日本寄来的奖状,她很想弄懂上面的字是什么意思。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像她一样具备出国留学的条件。一别家乡多年,当她从日本回到凯里,惊讶地发现当地在教育方面除了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之外,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还停留在从前,周边地区逐渐脱贫,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但大山里淳朴的孩子们,了解外界的渠道还是那么有限。于是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她建议校领导邀请一位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员担任日语老师的工作。
在舒麟的推动下,学校从2018年开始正式申请,两年之后,终于拥有了“一位日本国籍的日语老师”。
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事务所公开的一份申请流程上,可以得知如此耗时的原因。基于1985年日本外务省与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现科学技术部)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海外协力队队员派遣协定》,中国国内有意邀请协力队队员的单位,需要首先向各地科技厅提出申请,然后经由科学技术部递交给日本驻华大使馆和JICA中国事务所,后者对邀请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后,才会在日本国内进行春秋两季的公开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