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10月5日,海天味业两次发声明称,公司产品所含的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法规要求。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国的食品制造中,海天售卖的国内国外酱油产品内控标准是一致的,并未“双标”。
“科技与狠活”曝光的多是违规滥用添加剂
“海克斯科技”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引发讨论,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存在的诸多疑问。有网友称,“逛了一圈超市,拿起爱吃的零食看了看配料表就又放下了”“想起‘一勺三花淡奶’‘各种精’,大排档觉得突然不香了”......
也有不少网友和业内人士认为上述视频存在夸张、以赚取眼球获得流量之嫌,“科技与狠活”是在贩卖食品安全焦虑。
9月22日,内蒙古胖墩餐饮&九悦餐饮合伙人柴园对新京报记者说,“从视频内容看,是在事实基础上稍微夸大,比如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有可能会达到与大厨水平相当的菜品,餐饮界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普遍情况。”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食品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10月6日发文指出,媒体、网络上看到的食品违法违规事件,其实都是违法滥用添加物让食品添加剂背了不少黑锅。此次“海克斯科技”、“科技与狠活”曝光的很多问题本质也是违规滥用。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范围或使用量,或者违背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比如用三花淡奶伪造羊肉汤,都属于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都是违法违规的,无论是否造成健康危害都是违法的,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一位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也认为,上述一些视频内容存在夸大和扭曲实际的情况,“有些情况是存在的,但他们用了一种非常负面的方式去描述,并夹杂着对现代食品工业的诋毁。”
在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看来,食品添加剂合规使用是安全的,其防腐保鲜、增稠、乳化等作用,不仅是食品加工的需要,也是消费者对食品供应、食品保存以及色、香、味、口感等多方面需求的支撑。“一些视频制作者将曾被曝光的食品个案重新编排剪辑,通过夸张表达变为热门短视频,目的是吸引流量。”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华霄9月24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如果商家在食品制作时用的原材料和辅料正规,食品添加剂按照规定的用途和用量进行添加,属于正常操作。同时,他也提醒,“如果商家做牛肉粒时用了鸡肉和其他蛋白,就不能宣称纯牛肉。‘三花淡奶’视频中,如果商家加入了这些新原材料却称‘熬一夜’,那就存在欺骗消费者。”
柴园对新京报记者称,餐饮行业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越来越普遍的情况,这与餐饮连锁规模化以及预制菜的发展等有一定关系。合理、合法、合规地使用添加剂,有助于让食品更好地保存与流通,让食品风味更能满足消费者所需,这是大势所趋。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为降低成本获得更多不当利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这种企业必然做不长久,一旦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必会受到相应处罚。”
辛吉飞、刘怂的视频,很多涉及餐饮环节的食品制作问题。新京报记者查询到,餐饮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相关要求。
市场监管总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2018年10月实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包括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使用环节中,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存放要有专柜,并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同时,该规范提到,“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在技术上确有必要,并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使用量,同时要精准称量使用,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此外,宜在食谱上或食品盛取区、展示区,公示食品的主要原料及其来源,加工制作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等。
对于各方观点,新京报记者多次尝试联系辛吉飞与刘怂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有回应。
而面对争议,博主刘怂9月16日在其短视频中回应称,“从没有说这个东西不好,是被过分解读了。‘三花淡奶’指的是全脂淡奶或者植脂淡奶,主要是改善餐品口感、浓郁度等”。他称,不是跟商家做对,“是给消费者选择的权利,不管好坏是不是得告诉人家,像我家店一样,腌肉用了(食品添加剂)就是用了,这也叫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