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新京报记者注意到,9月27日在@烤面筋的阿飞的一个视频中,辛吉飞回应了此前在食品制作视频中放了食品添加剂后多次提到“倒沫子”“掉头发”等,“有点过,我承认,对不起”,同时他也回应了被指贩卖焦虑,“有的人可能太脆弱,我觉得有理智的人会选择更健康的”。
增香剂、回味粉宣传语涉嫌误导
辛吉飞和刘怂在视频中演示用的食品添加剂或配料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新京报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视频中提到的“肉味精油”“乙基麦芽酚”等,显示有多款相关产品在售,也有各种“精”“粉”等调味料售卖。比如一款“透骨增香剂”,宣称“烤鸭不香来点狠的,客户排队购买的秘密”,可以实现“去除异味”“抑酸抑苦”。还有一款“回味粉”,有商家在宣传页面上写“吃了还想吃,千里回头客,吃了还想吃,让生意火爆忙不停”等。
电商平台一些商家的宣传页面。 电商平台截图
9月20日,新京报记者以开餐饮店有采购需求为由咨询山东一家生产相关调味品的公司,工作人员称其增香剂产品可以起到“增香去腥”的作用。“比如冷冻肉时间长的话有异味,加一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异味特别明显,用了效果不大,所有的添加剂都代替不了食材本身的味道。”该工作人员介绍,其产品是“正规渠道生产和销售,可以提供产品的检测报告、食品生产许可证等。”
在“海克斯科技食品”视频中,博主用了乙基麦芽酚制作了一款合成牛肉粒。关于乙基麦芽酚,新京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一家调味品企业,工作人员称,“乙基麦芽酚有增香和改善肉质的作用,比方说肉放一天,稍微有一点儿味儿了,会有一点效果。”
新京报记者查询到,乙基麦芽酚位列食品添加剂中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中。不少品牌的“牛肉风味精油”“透骨增香剂”等产品配料表中,均标注了含食品添加剂,包括食品用香精、食品用香料、食品用香料辅料。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钟兰安对新京报记者说,此类产品首先应符合《食品安全法》相关要求,不能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应标明具体成分和批准文号。但诸如“千里回头客”“生意火爆忙不停”这类宣传语没有相关依据,存在误导消费者、虚假广告的嫌疑,违反《广告法》规定。此外,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商家的网页宣传也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附录“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提到,使用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目的是使食品产生、改变或提高食品的风味。食品用香料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于食品加香,部分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同时提到,食品用香料、香精在各类食品中应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且部分产品不得使用食品用香精、食品用香料,包括巴氏杀菌乳、大米、小麦以及生、鲜肉等。
一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解释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提到的生、鲜肉是指原切肉,比如超市售卖的生、鲜肉“没有必要使用,要保留肉本身最原始的状态”,而“像调理肉、预制肉则是可以添加的”。
“乙基麦芽酚、透骨增香剂等被商家宣传可去除肉类异味,问题不在于食品添加剂本身。商家使用有异味的肉制作食品,本身已经是违法行为。”江南大学的华霄说。
对于乙基麦芽酚去除肉变质味道的说法,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曹雁平9月23日对新京报记者明确表示,乙基麦芽酚主要作用是增香,也能去除异味掩蔽杂味,但它是指对于食品未变质时本身的味道。比如梨被做成果汁时,会产生一种不太令人舒服的味道,可通过食品添加剂达到改善口感的作用。如果肉本身变质了,用乙基麦芽酚是掩盖不了异味的。
此外,华霄介绍,即便是调味料,正规产品都应写明配料表、产品标准、用途、参考用量以及生产许可证和厂家等信息。“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就很可能是问题产品。消费者可以据此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