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位老师对库存的理解和他降低库存的“灵丹妙药”方法后,多年后想起来还是感慨良多!我忍不住拿起我的钝笔,勾画一下我对库存管理领域的拙见。欢迎各方面的有识之士讨论,指教,指正。
这种“库存运动”式的库存减少方法,不仅可以永久性地减少库存,还可以为整个供应链注入更多的可变因素。所以不管你有没有库存,客户的需求都是真实的,客观的,不可逆的。为了应对迫切的客户需求,从销售到采购到生产,甚至整个供应链后端,都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应对。导致成本不降反升,甚至根本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造成客户投诉和客户流失。
下面,我们进入库存控制中的“四句话”,逐一展开,详细讨论。请认真听,为你说话。
库存是结果,不是根源。
库存就像一面镜子,它只是把你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以库存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有人把库存比作冰山。上面能看到的部分是库存,藏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是巨大的隐患。
库存的水平取决于企业的整体运营水平,尤其是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更具体地说,是企业供应链的整合水平,供应链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效果,供应链对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供应链中“三流”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体优化协调水平,以及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追根溯源,是企业高层对供应链的认知。
这里强调的是认知,因为这几年咨询了很多企业,有的公司现在连供应链这个职能部门都没有。由此可见,这类企业对供应链的认知程度和管理水平。
良好的管理必须从正确的认知开始。认知不清或偏离方向。即使看似每天都在做管理,其实是反其道而行之,盲人摸象,拆东墙补西墙,打补丁治标不治本。而且企业成长越快,发展越大,积累的问题越多,就会越麻烦。时间久了,最终会从量变到质变。迟早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你说的不是库存管理吗?供应链呢?库存和供应链是什么关系?
答: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七个环节之一。除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还包括:采购管理;计划;物流管理;进出口贸易;企业客服;数字化平台建设。
说到数字化平台建设,可能有人会问,你为什么把IT类的内容放到供应链管理领域?这是因为供应链中的“三流”运行得好不好,直接反映了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如果信息流不完整、不准确、低效、不透明等。,会影响物流的“五正确”管理指标,以及资金流的良性A/R、A/P、总账系统。所以我们简单的把企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功能放到供应链管理门户中。企业的纯IT职能是技术性质的,而ERP\MES\CRM\SRM\PLM\WMS\TMS等管理信息系统则是围绕“管理”二字,侧重于业务梳理,而不是写代码和运维。
降低库存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库存不是简单地由一个独立的、绝对的因素创造出来的。是库存企业很多不合理操作的结果。是各个业务环节中复杂交织的因素积累和相互积累的结果。那些散落在运营中的不合理因素才是库存的根本原因,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库存只是以结果的形式显示它们。降库存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把企业经营中那些不合理的因素剔除掉。这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首先,你要逐一找出造成库存的不合理因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信你试试!
降低库存的第一步是先沉下心来,走进业务,深入其中,找出库存的复杂原因,这也是关键的一步。
我们一再强调,库存是结果,不是根源,降低库存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从盘点的结果入手,分析原因,循序渐进,刨根问底,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挖掘出造成库存的根本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逐一进行梳理、量化、分类、分析,看看哪些是可以直接根除的,哪些是多种复杂的不合理累积效应的结果。如果直接去掉这个因素,目前可能会影响交货、质量、客服水平。即使涉及到企业长期战略等关键指标,这种情况也需要进一步追根溯源,更深入的分析和量化,更充分全面的数据,供管理层综合考虑,系统决策。其中有些可能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梳理流程,完善制度,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业务功能,搭建与业务发展更匹配的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精益管理体系等。,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让这些制造库存的因素逐一彻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