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三伏天,西瓜没吃完别放冰箱!瓜农教你1招,1周还新鲜,又沙又甜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2-12-01 瓜农   伏天   水井   瓜蒂   西瓜   冰箱   新鲜   放进   保鲜膜   纹路   阴凉   香甜   口感   水分   颜色

三伏天,西瓜没吃完不要放冰箱!瓜农教你1招,1周还新鲜,又沙又甜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感谢阅读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经验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三伏天,西瓜没吃完不要放冰箱!瓜农教你1招,1周还新鲜,又沙又甜!』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进入中伏后,气温一直都是37℃左右,出门10分钟,比运动1小时流的汗还要多,所以三伏天尽量少出门,最好别出门。反正现在有外卖,想买啥吃啥,点一点就能送到家。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夏天出汗多,所以补水也是很重要的,相对于喝水,很多人更喜欢另一种方式,那就是吃西瓜。西瓜水分多,味道香甜,能够清热利水,尤其是冰镇西瓜,又沙又甜,吃一口解暑又解渴,那感觉比喝冰水还要过瘾。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冰镇西瓜虽好吃,但切勿贪多,因为太凉了,吃多了会让脾胃受损,得不偿失。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今是西瓜大上市的时候,价格很便宜,5毛钱1斤,一个十几斤的大西瓜才要几块钱,非常划算。然而,对于一家三口的家庭来说,这么大的西瓜一次肯定吃不完,怎么办呢?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多数人的做法是直接放进冰箱冷藏,少数人还知道用保鲜膜包一下。其实无论包不包保鲜膜,就是把剩西瓜放进冰箱的做法就很不安全,经常听到有人吃冰箱里的剩西瓜而闹肚子的事情。因为冰箱里除了西瓜,还有鸡蛋、生肉、蔬菜等,都含有细菌,很容易出现交叉感染。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把西瓜放进冰箱里,就算包了保鲜膜,也是会滋生出细菌的,吃了肚子能好受吗?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考虑,吃不完的西瓜千万不能再放冰箱里了,那该怎么保存呢?就放在外面吗?过一段时间不就发酸了吗?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说如何保存剩西瓜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如何购买西瓜,怎么才能挑到香甜多汁又起沙的西瓜呢?农村老家的老瓜农教了我3个技巧,只要照着买,保证个个西瓜都是又沙又甜的,一挑一个准。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何挑西瓜】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一点、看颜色和纹路。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自然成熟的西瓜,颜色是深绿色,纹路也比较宽,排列整齐。如果西瓜纹路宽窄不一,颜色深浅也不一致,那西瓜八成是打了激素了。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二点、看瓜脐。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西瓜的两端,一端是瓜蒂,另一端的圆圈就是瓜脐了,是判断西瓜好坏的关键。瓜脐越小,瓜皮就越薄,糖分也越高,味道越甜。如果瓜脐越大,瓜皮就越厚,味道也不会甜。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三点、看瓜蒂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俗话说“瓜熟蒂落”,瓜蒂是判断西瓜熟不熟的关键。现在的西瓜销售都是靠运输的,所以都是八九成熟时采摘的,看看瓜蒂,要是颜色翠绿,水分充足,说明西瓜成熟度高,汁水多,味道甜。如果瓜蒂颜色发黄发暗,没什么水分,说明西瓜采摘了很久了,不新鲜了。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只要按照这3点来挑选,就可以轻松挑香甜多汁的大西瓜。那西瓜太大了吃不完,怎么保存呢?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何保存没吃完的西瓜】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三十年前的农村,当城里已经有冰箱的时候,村里还不知道有冰箱这玩意儿,不是照样吃西瓜吗?没吃完的西瓜,外婆就放在旁边的一间房子里,阴凉通风,放7天也没坏。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时农村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一口水井,进入三伏天后,外婆就会用干净的塑料袋把没吃完的西瓜装起来,绑紧后吊在水井里,离水面1米高就行了。水井里阴凉通风,西瓜像是冰镇过的,水分也不会流失,所以吃起来非常脆甜。ooA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用手拍西瓜是外行!老瓜农:记住“4看”,个个包熟包甜,汁水
  • 女子帮助占自己车位回家办丧的瓜农卖瓜:大叔不容易,举手
  • 事以密成!高手表面人畜无害,实则鹰视狼顾
  • 买西瓜别再用手拍,瓜农教你4招,个个包熟,个个包甜,沙瓤汁
  • 首钢球员街边卖瓜?雷蒙讲述爱“吃瓜”的“段子手”如何
  • 四季的田野
  • 2022合肥经开区西瓜临时销售点分布
  • 挑西瓜别拍来拍去惹人笑,瓜农:关键要看这3处,挑的瓜又沙
  • 三伏天,这6种“碱性食物”要多吃,让家人健康过夏天
  • 绿豆加三样东西组成黄金搭档,清热祛暑除湿,三伏天也不怕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