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过久死亡风险增加30%,睡多久才科学?医生公布“最佳时长”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很多人都会听到这一句话,质量高的午睡时间能暂时给身体提供自我修复的机会,但是,午睡时间过长也并不是好的事情。
近期,“午睡超1小时或增加死亡风险”的话题进入大家的视眼。
显然,大家都是非常关心午睡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而午睡时间过长对身体不利的研究并不少,那么睡多久是科学的?
午睡超1小时或增加死亡风险!
2020年欧洲心血管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时间午睡会增加30%的全因死亡风险和34%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显示,在中国成年人群中,睡得太久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合并心力衰竭高发病率相关。还有长时间午睡会增加30%的全因死亡风险和34%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 广州医科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过60分钟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30%,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4%,午睡小于60分钟,则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午睡时间小于30—40分钟,可能会改善夜间睡眠不足者的心脏健康。
- 还有国外日本东京大学一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也发现,午睡超过40分钟,更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 美国高血压学会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白天睡太长时间,会增加13%-19%高血压风险。
一个人的睡眠,医学上可分为浅睡眠和深度睡眠这两方面,而午睡我们则是进入浅睡眠的状态就可以了,如果进入深度睡眠,有可能会影响到晚上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一般来讲,浅睡眠的时间往往有45分钟左右就够了,如果超过了1个小时,这个阶段在浅睡眠到深度睡眠的过渡期,期间被人叫醒或打断睡眠,那出现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的现象可能性比较大,这种现象被称为“睡眠惯性”。
如果出现了睡眠惯性现象,人的身体就会出现昏昏沉沉的现象,浑身无力,越睡越累,主要是因为大脑的皮层被抑制住,毛细血管还没有开放,导致大脑出现了暂时性的供血不足的现象。
午睡不宜睡得过久,午睡最佳时长要了解!
午睡好处不少,中午睡一睡可以帮助降压、保护心脏、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等等。午睡过后,脑反应明显灵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那么自己就要了解下午睡最佳时长。
1、午睡6分钟——记忆开始增强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6分钟的睡眠即可起到提高记忆力的作用。我们知道,良好的午睡过后,大脑反应明显比较灵敏,那午睡这6分钟时间,或能足够大脑将短期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进而记住更多知识。
2、午睡10-15分钟——醒后容易迅速清醒
很多时候,在午睡10分钟左右醒来,往往很快就清醒,自身也有着这种感受,而且根据其他人表示,10-15分钟的午睡短时间更让人迅速清醒过来,尽快投入学习和工作。
3、午睡20-30分钟——最佳午睡时间
研究发现,午睡24分钟左右,即可使工作表现提高34%,头脑的整体灵敏度提高54%,而且这个时长还可有助于减缓心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