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且容易遗漏,Graves病的这种特征性皮肤病变你见过吗?

小谢说:Graves病是甲亢的主要原因,Graves甲亢可引起心血管、眼、皮肤、肌肉、血液等全身各系统表现。Graves病相关皮肤病最常见于下肢,其主要表现为胫前粘液性水肿。
胫前粘液性水肿(pretibial myxoedema)是Graves病的特征性皮肤病变,甚至可能成为Graves甲亢的首发表现,同时也是一种易被遗漏的征象。我们先通过两则案例来进一步认识这种重要的Graves病诊断线索。
案例1 甲亢治疗后出现的胫前粘液性水肿
Ponnusamy D等人在BMJ 子刊中撰文报道了一例眼球突出、颈部肿大、食欲增加和月经过少2个月的45岁女性[1]。医生查体发现患者有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伸手可见细颤,双侧眼球突出伴眼睑退缩。
实验室检查示TSH水平受抑制,FT4水平升至7.4 ng/dL(正常为0.76-1.46 ng/dL)。患者的诊断是Graves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治疗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8个月后,患者发现双侧胫前多发结节状皮肤改变。活检病理显示真皮大量粘蛋白沉积,符合胫前粘液性水肿。医生予以外抹氯倍他索软膏治疗。

胫前粘液性水肿:多发皮肤结节和活检病理[1]
案例2 以胫前粘液性水肿为表现的复发性甲亢
这是Liu JW等人在Br J Dermatol 杂志报道的一例因双下肢皮肤结节样改变就诊的39岁男性[2]。4年前患者曾因Graves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因治疗效果较好,11个月后患者停止定期接受随访。
3年来患者的小腿前侧皮肤逐渐出现质韧、非可凹性脑回状结节,双侧对称分布,呈橘皮样外观,伴毛发增多。

39岁男性的双侧胫前皮肤脑回状结节[2]
甲状腺功能检查符合甲亢。右下肢皮肤结节活检病理学(阿辛蓝染色)证实真皮大量粘蛋白沉积。因此诊断为结节性胫前粘液性水肿。

胫前粘液性水肿结节的活检病理[2]
患者开始服用甲巯咪唑和普萘洛尔治疗。夜间通过局部外抹卤米松软膏治疗胫前粘液性水肿,并用塑料薄膜进行封包治疗。治疗5个月后,皮肤结节明显变平。
胫前粘液性水肿的流行病学
Graves病患者中,不到5%可出现皮肤病变[1]。13%的严重Graves眼病患者有皮肤病变[3]。Graves病相关皮肤病的平均诊断年龄为53.1岁,女性多见,最常见于小腿(99.4%),即胫前粘液性水肿[4-5]。
据国外报道,甲状腺毒症患者中胫前粘液性水肿的患病率为0.6%~4.3%,我国Graves甲亢患者中胫前粘液性水肿的患病率则为1.7%[5]。Graves病相关皮肤病的患者中,97.0%存在Graves眼病,25%存在甲状腺肢端病(杵状指)[3,5]。
胫前粘液性水肿的发病机制可能与Graves眼病相似,其最可能的机制是,作为自身抗原的成纤维细胞TSH受体是触动体液和细胞自身免疫的“扳机”,进而导致粘蛋白沉积[3]。胫前粘液性水肿多见于小腿的确切原因未明,但循环不良(淋巴管阻塞)、反复创伤和重力依赖区可能是促发因素[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