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且容易遗漏,Graves病的这种特征性皮肤病变你见过吗?
胫前粘液性水肿常被视为Graves病的特异性皮肤损害,胫前粘液性水肿是一种重要的Graves病诊断线索。胫前粘液性水肿的常见发病时间为甲亢诊断后12~24个月,但12%的患者在甲亢诊断后4~12年方出现局部粘液性水肿[3]。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Graves病进入康复过程的患者,或原发性甲减或桥本甲状腺炎甚至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胫前粘液性水肿。
国内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44 646例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1岁,1.6%患有胫前粘液性水肿,83%的职业为农民。其中Graves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原发性甲减、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比例和胫前粘液性水肿的患病率如下表所示[4]。

2.2%的自身免疫性甲减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转为甲亢[5],这些患者在该病情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胫前粘液性水肿。
Bruinstroop E曾在柳叶刀杂志中报道一例自身免疫性甲减的57岁男性,诊断时患者的TSH水平高达83 mIU/L,抗TPO抗体浓度升至1488 IU/mL(<101 IU/mL)。6个月后患者转化成Graves甲亢伴Graves眼病。甲亢病程1年后,患者的甲功恢复正常,但新发胫前粘液性水肿[7]。

柳叶刀:57岁男性的右侧胫前粘液性水肿[7]
胫前粘液性水肿的皮肤表现
尽管胫前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粘液性水肿也可见于足背、足趾、膝部、上肢、肩部和头面部(耳、鼻),部分患者可出现小腿完全受累的严重情况,外科手术或烧伤瘢痕和疫苗接种部位亦可受累。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胫前粘液性水肿可分为3个阶段:40.4%为轻微胫前粘液性水肿[5];不足10%的胫前粘液性水肿患者出现结节状外观[1];溃疡和感染不常见。
初发的轻微胫前粘液性水肿皮损呈暗紫红色,可伴一些微小结节形成,呈橘皮样改变,通常为双侧对称分布。轻微病例常无症状,但可影响美观。随疾病进展,患者的皮肤呈弥漫性增厚、非可凹性水肿,可出现典型肉色斑块或结节状外观,质韧或质硬,多边界清晰。
严重胫前粘液性水肿的患者则可出现下肢粗大畸形如象皮腿外观,表面覆以灰黑色疣状物,称为象皮病型胫前粘液性水肿(elephantiasis myxoedema)[6]。除了引起美观问题,严重胫前粘液性水肿还可能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穿鞋困难。

胫前粘液性水肿的3个阶段:早期小结节形成伴炎症;典型质韧斑块,边界清晰;下肢粗大畸形如象皮腿畸形[6]
胫前粘液性水肿的治疗与预后
尽管胫前粘液性水肿不是一种恶性疾病,但其治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于所有Graves病的甲状腺外表现,通过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或外科手术实现甲状腺功能正常化是首要目标。
对于大多数轻度无症状的胫前粘液性水肿,通常无需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胫前粘液性水肿可能部分或完全自发消退。然而应注意的是,随着病程延长和胫前粘液性水肿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后期疗效可能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