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气温下降1°C,心梗风险增加2%,深秋已至,血管怎么养?
一周前,寒露刚刚过去,这也正意味着我们来到了秋冬时节。温度开始进行断崖式的变化,每天都在感受不同的温度。也正是处于这种温度落差下。人体被寒燥之气入侵,健康有损,患得疾病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最多只是受了点风寒,吃点感冒药,挺一挺就过去了。对于身体健康的养护和保温措施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温度骤降,尤其是像深秋这种极度的温度落差天气,很容易在我们的身体里潜藏一些危险疾病的隐患。
据研究:气温下降1°C,心梗风险就会增加2%!保暖很重要
根据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的相关研究发现,气温每下降1度,我们身体里的血管也会因此而出现变化,神经对于血管的控制能力减弱,干扰素的分泌也会受到限制。
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血管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变得更“硬”,收缩和舒张变得不灵活,血液流动对血管的压迫也会增多。
研究者基于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因为温度降低,而增加的心梗疾病风险,能够达到2%左右。温度降低10度,心梗理论风险率会增高20%。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难以置信。其实还有多方实验对这个实验结果加以佐证:
哈佛大学的研究也发现,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也会在11月到1月这个最冷的天气时节升到峰值。意味着天气越冷,血液中总胆固醇的质量会下降,坏胆固醇的含量会上升。而坏胆固醇会导致血液变得浓稠,血管脂肪粒淤积过多,同样也会增加心梗等心血管病的隐患。
由此可见,温度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可能埋藏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隐患,并不是子虚乌有。想要避免这类情况,提前做好血管的养护,预防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也是预防降温所带来的健康负面影响的手段之一。
深秋温度骤降,有什么办法能够养护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