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点点关注,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每篇文章结尾会有健康小知识分享......
中药在煎煮后,煎出药液,应该来说,中药常规是一日服用一帖中药,一帖药煎煮两次,分两次温服。通常简单交代早晚温服,最好间隔4-6小时以上,临床上可以根据病情制定服药时间,以及频次。
例如急性病、热性病,可以增加至一日两帖,甚至一日三帖。而慢性病以调理为主,服药周期会长一点,而一日一般一帖足矣,疗效急不来。
大家问的最多、也最关心的是服药的时机,是在饭前空腹服?饭后服?睡前服?如果同时有吃西药,中间要不要间隔时间?时间需要间隔多久?
其实服药时机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以及性质。一般来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宜饭后服,例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等。病位在胸腹以下,应该饭前服,例如胃、肝、肾等脏腑的疾病。这样才能保证药效充分到达病所。
某些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这类药物宜饭后服,避免空腹服药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滋补类的药物,性多黏腻,宜饭前空腹服用,避免药效粘附饮食物,减少吸收。安神类的药物宜睡前服。相反,一些补气类的药物忌睡前服,补气类易提神,引气上行,睡前服用容易导致失眠。
对于一些慢性病,调理类的药物,应该定时服用,坚持服用,同时应医师随访,根据疾病的演变而调整用药。危重疾病用药宜少量多次,危重患者很多都药石不下,难以正常的服药,只能少量服用。呕吐、呃逆患者,可以将药物浓煎药汁,顿服,避免服入即吐,影响疗效,浪费药材。
临床很多昏迷、神志异常的病人,无法配合服药,则可以选择用胃管鼻饲。这类病人应该注意护理,注意药液的温度,避免烫伤,同时避免胃管对胃黏膜以及鼻腔、食管等内壁造成损害。
对于一些无汗、便秘患者,选择使用发汗药、泻下药的时候,应注意达到效果时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不可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人体的正气。
健康小讲堂:
服药时机简易小抄:
补益药——饭前服
驱虫、泻下药——空腹服
镇静安神药——睡前服
刺激性药物——饭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