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梗的一桩桩案例告诉我们:隐藏的“第四高”比三高更危险
“母亲的一位友人突发去世了,原因是静脉出血导致的突发心梗。这让家人们困惑不已,在前一天晚上他还在宴会上吃肉喝酒,全然没有一点不健康的表现。
后来我才知道,前天晚上他回家时呕了一口鲜血,却并没有在意,结果半夜却大量吐血。了解一点生物知识的我不禁开始推测导致他心梗的原因,大概是高脂吧!结果出乎意料,他血脂代谢并无异常,原因是吸烟。”

心梗作为一个患者数上亿的病,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一如在家庭聚会时,总有人会听到桌席上人们对高脂食品的告诫。
“三高”和“第四高”
突发心梗中的三高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肪,然而还有一项是人们往往忽略的隐藏的第四高,正是吸烟。
其实吸烟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肪都只是同一病理的多种累积因素,它们都在心肌梗死的同一发病机制的范畴之内。
了解心肌梗死
那么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及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⒈发病机制
心肌梗死与血液的流通密切相关,而它的病发也是由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如果把心脏各处的静、动脉比作交通马路而言,那么心肌梗死就是各种不同情况下的交通故障。在这个交通系统中,一切能够致使或提高交通障碍风险的都属于心肌梗死的病因。
⒉病因

第一类、交通风险——管腔狭窄、侧枝循环
管腔的狭窄往往是面积缩小的结果。当管腔面积缩小时,为了保持跟原先一样的供血量,就不得不进行提速,让血液流动得更快,而相对的,在这一定的空间里血流量就增大了。在一个缩小的通道里,车流量增大,自然也就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侧枝循环是通过吻合管来实现的,它好比交通道路中衍生出的近道,用来缓解车流(血流),并且能够保持整个空间的排尾量(即温度)。当血管主管发生阻塞时,血液就不得不绕道而行,转而奔向近道。然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