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羊了个羊”突然爆火,全网热度居高不下。截至9月21日,微博#羊了个羊#话题已有30亿阅读,34.4万用户参与话题讨论;抖音平台上相关话题累计播放78.5亿。高话题度给游戏带来持续的热度,甚至游戏服务器2内天崩了3次。
从游戏类型来看,“羊了个羊”本质上是一款消除类小游戏,把三个图标一样的方块放入下方卡槽里即可消除,画面上全部图标消除就意味着通关。
从新浪游戏微博上发起相关的投票来看,有近30万网友尚未通过第二关,占比近92%,有玩家甚至怀疑游戏根本没有第三关。而在“羊了个羊”的微信小游戏简介上,更是直接写着“通关率不到0.01%”。
极简的玩法碰上极难的关卡,让“羊了个羊”一跃成为目前现象级的小游戏。
这种热度,不由得令人好奇,这个游戏有怎么样的爆火秘诀呢?背后有着怎样的洞察?对于品牌又有着什么样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这只“羊”究竟靠什么火爆全网?
“拼多多式”社交裂变
“羊了个羊”于中秋假期期间上线,短短几天内仅抖音平台,游戏用户就已达6944万人,吸引用户不断裂变的原因,除了另类的游戏机制,更在于它类似“拼多多”的“病毒式”社交裂变推力。
“羊了个羊”游戏内搭载三个关键道具:移出道具、撤回道具、洗牌道具,用户需要将游戏分享给好友才能获得。类似于拼多多的“砍一刀”机制,拉一个人就意味多一分机会通关游戏。
于是乎,用户们一直在重复开局,发链接、换道具……
而转发给好友的引流文案也是套路十足,“据说只有 0.01% 的人可以通关!玻璃心勿进!”、“据说通关的都能达到爱因斯坦的IQ!”,极尽所能地激发新用户的挑战欲。于是新用户不断重复老用户经历过的套路,就这样老用户裂变新用户、新用户变成老用户、老用户再次裂变新用户。
第一关羊了个羊,第二关娘了个娘
第二关断崖式的难度提升,也是“羊了个羊”爆火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游戏设置上,“羊了个羊”用极其简单的第一关降低用户参与门槛,让用户快速上手并了解游戏的玩法逻辑;而到了第二关,游戏难度陡然飙升,方块图标叠加的随机性让用户无法准确找出三块一样的图标,游戏模式从新手级别直接跨越到地狱级难度。
越是过不去,玩家就越想过,越失败就越渴望胜利,尤其是在游戏官方发布通关率不到0.01%的数据,刺激大批好胜心强的用户持续投入时间。
随机设计与极少概率的通关机会让游戏充满了不确定性,激发用户的“挑战心理”,每个人都认为或许自己就是那个0.01%,纵使过不了关也依旧“越菜越想玩”。
同时,“羊了个羊”每天都会更新第二关内容,并将前一天成绩清零。即便前一天过关,第二天又是新关卡,每天通关人数不多,每个人通关都有可能影响地区排名,点燃用户的战斗欲。
除此之外,“羊了个羊”通过“地域排行榜”在游戏内营造出一种竞赛氛围,和其他游戏的个人排行榜不同,“羊了个羊”采用地区排行榜,玩家通过第二关即可加入所在地羊群,带有自己微信头像和名字的“羊”有机会出现在游戏首页;在此基础上,设置“最强王者”称号,实时显示各省份过关人数和排名,充分激发用户“为家乡而战”的心理。
“羊了个养”的诸多做法,和曾经的拼多多似曾相识。在拼多多“砍价免费赢iPhone”界面,也能看到平台滚动提示“某用户刚刚砍价成功”的消息。这种提示对于萌生怀疑、心有退意的用户有极强的暗示作用,刺激用户继续拉好友“帮砍一刀”。“羊了个羊”同样利用这一方式,在游戏进入界面时刻广播今日挑战人数和通关人数,进一步拔高通关的“荣耀感”,把用户留在游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