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常把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但是我们纵观整个春秋战国史,如此裂变立国的的貌似独此一份,这究竟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三家分晋的话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同为东周,为什么又要分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原因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游戏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春秋时期玩的是一套王者争霸模式,什么意思呢?大家争着当老大,一方面攒装备一方面笼人心,对外战争打服就好,终极目标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到了战国就不一样了,玩的是一套绝地求生的模式,没有一方霸主,只有赢者通吃,这个时候游戏的目标就是毁人宗庙天下一统,所以游戏的残酷性一下子就起来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就晋国发生了这种裂变。我们还是从历史中寻找答案。由于宗法制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内斗特别厉害,尤其是不同分支争夺国家最高权力,常常是打的不可开交。晋国也不例外,发生了长达七十年的内部争夺战,最终结果,晋献公这一脉打赢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曲沃代翼”。上位之后晋献公就感慨啊,自己这一支当年的夺权之路多么艰辛。完了之后他就琢磨,这种事儿不能再发生了,怎么办呢?他就想了个损招,把当时晋国所有的宗室公子都杀了,这下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但是这个事儿吧,有利有弊,好处是没有宗族内乱了,但是问题也比较明显,那么大一个国家,活总要有人干,贵族都杀了,那就要从其他家族里挑点能干的充实力量,所以,随后两百年间晋国的家族势力就此坐大,一发不可收拾。
这时候外部局势变化又给晋国裂变加了一把火。原来到春秋末期的时候,东齐、西秦、南楚、北晋的大局势就形成了。特别是南楚、北晋两位大咖长期争霸下已经形成了战略平衡,谁也奈何不了对方,于是双方坐下来签了个了个“弭兵之盟”,不打了。这玩意儿本来是好事,中华大地又可以消停一阵子了。但是这种情况下晋国国内矛盾就愈发凸现了,平时国家扩张压力还看不出来,一旦外部扩张停止了,内部就要卷起来。于是乎,晋国十几个大家族就掐起来了。
第三个问题:晋国裂变的过程。今天我们熟知的是三家分晋,但是实际上经过多年兼并,当时晋国国内只剩下四个大家族,除了赵魏韩之外,还有一个智家,而且智家还是当时最强大的那个。智家家主智伯瑶还兼任晋国的正卿,类似于丞相。为了吞并其他三家,智伯瑶想了个招,打出了让晋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号召四个家族都拿出一部分土地和人口归还晋王室。这事儿听起来公平,但实际上智伯瑶控制着中央权力,最后结果肯定是都被智家吃了,但是没办法,智家打着中央旗号,谁不给就打谁。眼看魏韩两家都答应了,到了赵家,人家就一句:爱谁谁,反正我不交。
然后智伯瑶就拉着韩魏两家打赵家,一直打到赵家的老巢晋阳城,也就是太原。僵持不下的时候智伯瑶放晋水淹城大获全胜。该说不说,人得意就容易忘形,大胜之下智伯瑶就跟韩魏两家的家主说了这么一番话,“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他人国土,现在我已知道了”,好家伙,要知道韩魏两地,都城旁边也有大河,这一下两家就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了。再加上赵家背地里撺掇,得了,一不做二不休,先把最强的灭了,咱们三家把晋国分了,于是乎不设防的智家糊里糊涂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战国绝地求生模式也就此拉开序幕。我是青萍,关注点赞,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