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往往倾向于锋芒毕露,而忽略克己让人。
仿佛去争、去抢,才能收获幸福;忍耐、低调就会有所委屈。
可实际上,处处逞强,时时斗狠,只会让自己身处积怨之中,使得生活不能平静下来。
而聪明的人,从不会过多的与烂人烂事纠缠,而是选择低头退让。
毕竟,退让从不是懦弱,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曾国藩曾说:“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只与己争品性之长短。”
选择低头“认怂”的人,从来“不怂”,他们有的是长远打算,而不是眼前输赢。
01
强者退,只因内心强大
俗话说:“性傲者易陷,善忍者易成。”
善于隐忍之人,其实内心早已自成世界,不为荣辱而纠结,不因得失而悲喜。而这样的人,往往会笑到最后。
晋国公子重耳曾因晋国混乱而逃往楚国,并受到楚成王的热情招待。
楚王问重耳,若有一天成为晋王,如何报答自己。
重耳回答:“如果我成为晋王,与贵国交战时,必退避三舍。”
一舍,便相隔三十里。这样的让步,让楚王大为满意。
而之后两国交战,已是晋文公的重耳,果然下令后撤九十里,遵守了自己当初的承诺。
然而,楚国大将子玉,却性格激进,眼看晋文公“认怂”,觉得大势已成,便长驱直入,准备速战速决。
然而,晋军虽退避三舍,却始终保持着作战的准备,最后以逸待劳,击败了楚军。
在生活中,“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是退让、回避的表现。
可实际上,“退”与“避”并不是真的害怕,而是选择性地认输,只为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有时候,太过情绪化,往往惹得矛盾激化,得不偿失,而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把自己的情绪放缓,反而是顾全大局的表现。
俗话说:“退一步,乾坤即大;饶一着,万虑方休。”
真正厉害的人,懂进退、知荣辱,他们表面上看似很怂,其实内心比谁都坚强。
争强的人,容易失了方寸,也输掉了格局;而懂得退让的人,看似妥协,却常常赢得先机。
敢于“认怂”的人,其实从来都不简单。
02
智者放,只因目光长远
俗话说:“退一子而窥全局,登峻岭而观天下。”
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做人做事,都要让自身保持长远的目光。
康熙末年,准噶尔部发动叛乱,前线大清六万军队全军覆没。
康熙决定从自己的皇子中,选出一位“大将军王”,统领西北大军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