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国游戏行业完成了弯道超车,成为世界主要的游戏消费市场和生产国,并掀起了一波波的“出海”浪潮,改变了美、日、韩游戏把持全球市场的局面。
今天,以腾讯、网易、米哈游为代表的本土厂商,仅靠手游出海就收获了海外超两成的移动游戏市场,并常年雄踞全球各大榜单。
而展望中国游戏未来十年的主题,理应是由“出海”向实现“全球化”跨越,这可能是继中国家电企业全球化经营成功后,又一个行业性机会。
但赢得下当下,不代表赢得未来。
中国游戏依然面临底层技术如游戏引擎、商业引擎、3D建模与渲染等核心技术积累不足,精品较少且内容创新乏力,精细化长线运营经验缺失等问题。
事实上,如果跳出手游范畴,与在3A游戏领域沉浸数十年的国外厂商展开竞争,本土厂商又有几个真正能打?而实现“全球化”产业升级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很难一蹴而就。
01、争渡新十年
十几年前,中国网游就已走出国门。“2008年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显示,彼时国产游戏海外销售收入为7074万美元。
在那个主机和端游为主的时代,席卷全球的是美日韩游戏,如暴雪的《魔兽世界》、任天堂的《超级马里奥兄弟》,NEXON的《地下城与勇士》,常年盘踞网游榜前列。
转折点发生在2012年,随着移动端的崛起国产游戏成了全球榜单上的常客。到了2021年,国产游戏海外收入为180.13亿美元,相较2008年增长了200多倍,并涌现了很多现象级产品。
据Sensor Tower发布的9月中国手游出海收入榜,米哈游的《原神》年内第8次夺冠,同时位居2021 年全球二次元手游支出榜首(data.ai数据)。
在9月全球手游畅销榜中,《原神》也夺得第 2 名。发行7 年的《王者荣耀》则年内连续第8次登顶,唯一的例外是今年1月,登顶的是腾讯另一款手游《PUBG Mobile》。
11月3日,Sensor Tower 发布《2022 年全球 IP 游戏市场洞察》显示,《PUBG Mobile》自2020以来稳居全球 IP 手游畅销榜、下载榜榜首。
![](http://imgq8.q578.com/ef/1111/1e85ecc571fbb387.jpg)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米哈游很早就开始布局国际市场,并在海外建立了全球团队。较早出海的厂商代表还有三七互娱、完美世界、世纪华通、游族网络。
2022年前三个季度,三七互娱、完美世界合计净利润分别为22.57亿元、14.42亿元,是报告期内A股最赚钱的游戏公司。
但即便如此,二者的营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下滑,前三季度同比减少分别为3.57%、15.25%。
世纪华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24%、净利润同比下降74.72%;游族网络营收同比下降41.87%,净利润同比下降79.1%。
这背后是国内游戏市场的持续萎缩。据伽马数据,中国游戏市场7-9月环比下降12.61%,同比下降19.13%,1-6月同比下降1.8%。
今年以来,受限于版号及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国内游戏产业一直“负重前行”。重磅产品寥寥无几,新游数量也大幅缩水。
游族网络前三季度没有新游上市,其于10月20日上线的《绯红神约》及另两款预备上市的新游均为海外版。世纪华通则由旗下的盛趣游戏和点点互动各上线一款新游。
类似的情况还有吉比特,年内也只上线了国内、海外各一款新游,但至少有三款老产品的海外版预备上市;三七互娱和完美世界新游相对多一些,国内上线分别为1款、2款,海外上线分别为7款、4款。
不过,国际市场也难言乐观。仅就全球 IP 游戏市场而言,2021年迎来了2018年以来的首降。今年前 3 个季度,下载量更是只有16亿。
![](http://imgq8.q578.com/ef/1111/3a77aad7989f0874.jpg)
而伽马数据显示,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降。
不过在国内外市场双降的局面下,本土厂商仍然选择海外市场作为重点发力方向。这说明,海外市场仍具备较大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