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制作流程也是绕不过去的门槛。虽然目前还没有量化标准,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游戏要有足够高的基础品质、足够大的制作规模、足够专业化的技术工具。
所以,游戏产业“全球化”升级,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过程必然漫长复杂。
03、技术突破成关键
游戏产业“全球化”,还需要“结硬寨,打硬仗”。
2021年2月,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马晓轶表示,“腾讯一直在想一个办法把工业化能力提升到所谓全球大赏一样的水准,以便于在下一次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拥有和他们一样的竞争水准”。
但国外游戏厂商会原地等待么?显然不会。
今年以来,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暴雪,成为全球第三大游戏公司,仅次于腾讯和索尼,并获得1万名游戏人才;索尼以37亿美元收购《光环》开发商Bungie,有12亿美元将用于挽留900名技术员工。
这就是强强联合的“结硬寨”。
近期网易收购Quantic Dream,成立欧洲的第一家工作室,腾讯增持 FS 社和育碧,挖来索尼互动娱乐全球工作室CEO肖恩·莱登;还有腾讯早年控股世界两大游戏引擎之一的Unreal,上个月吉比特、米哈游、抖音集团、阿里入股另一大游戏引擎Unity,也是“结硬寨”。
目的都是为了“打硬仗”。而国内游戏大厂在全球多地布点,与工作室结盟并引进多国人才,也是另一种“结硬寨”。
![](http://imgq8.q578.com/ef/1111/c9c05bb6c85b59d7.jpg)
如网易正在全力提速全球化战略,目前已经在加拿大、日本、美国、欧洲等地拥有 6 家第一方工作室,并专注于 3A 端游市场。
有接近腾讯的知情人士透露,其IEG业务正在全面转向国际化,海外工作室与国内团队在彼此认同、战略对齐、项目参与的协同性也愈加顺畅。
另据公开报道,腾讯海外做PC、主机游戏为主的团队,已经超过3000人。
这说明,国内游戏大厂在全球布局越来越“重”。而游戏行业的发展,已进入全球化分工协作的阶段。
有一线研发人员指出,在海外,顶级3A大作团队会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多个工作室,共同完成超大体量的项目,而这些工作室其实都是小团队精英作战,更容易攻坚。
对于拥有成熟团队的国内游戏大厂而言,与海外团队合作时更看重的是自己所缺乏的部分,包括对3A大作核心机制和叙事的理解、独到的创意理念,以及原生的文化经验等。
更多开发上的细节工作,则可以转交国内团队进行。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国外出方案,国内干活”。但国内团队可以学习如何制作顶级的主机游戏,最终开发出自己的3A大作,反向输出。
不过,目前国外游戏大厂已经看到了手游这个被他们忽略的领域,国产游戏此前以“接近掌机体验的手游”冲击海外市场的红利期即将过去。
因此国内厂商亟须快速加大精品手游“出海”以巩固海外市场份额,并从云游戏角度出发,在主机和PC端上实现多屏突破。
云游戏虽然处于探索阶段,即缺乏原生产品投入成本又高,商业模式也待进一步验证。但在技术上,业内人士指出,“有望让游戏突破物理计算瓶颈,实现更大规模的场景,以及更逼真、精细的交互”。
目前整个海外的新兴市场也正在经历一个类似国内2011年到2014年间,移动游戏爆发的过程。而能引发全球游戏行业巨变的新技术,也正在突破“前夜”。
本土厂商如何推动这些前沿技术更快实现产业落地,打造一个集研发、发行于一体的全球游戏协作体系,领先探索XR、AI、云游戏等下一代游戏体验,将会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