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1年6月,范笛等6为游戏网文作者里已经有5位说坚持不下去了。
以范笛为例,2018年时,他单平台的月收入在7000元上下,加上平时给自媒体干的私活,年收入可以稳定在10万元以上。2021呢,平台分成调整、新书KPI不达标,游戏相关的私活也少了许多,目前粗略算,上半年月收入平均只有6000元左右。
在这种生存压力下,许多游戏网文作者开始调整策略,目前我问到的大致有三种:
1.转品类,开始吃平台热门品类红利,比如2021年是轻小说、科幻和传统文化相关。
2.开辟多战场,在签约平台、作品外自营自媒体、参加各类游戏同人扶持计划,或直接不再和单一平台签约,转投游戏商的IP衍生生态。
这块儿,据说《剑网3》和网易系游戏的机会和收益还不错。
3.从文学创作,转向话题创作。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网文和营销,创造出某些话题而不是文学作品,用这个话题积攒流量并变现。比如更明显的融梗、内涵明星或厂商等。
比较意外的是,这种策略是目前见效最快的,新人作者毛利在2021年2月开始连载的一篇内涵某赛事和某男明星的网文已经有了不错的人气,5月份还进入过该平台的积分前20。
到7月初,已经有IP买手和毛利联系过。毛利自己说,现在的IP买手似乎更看好他这种“便宜但能引起更大争议,形成流量”的内容。
除了创作者,平台方面也有关于“怎么办”的回答。
比如阅文负责内容策略的老A给出了一个比较极端的答案:提升自己,或干脆不干。
他认为,用户对内容要求提高、付费转换更难的问题其实并不只在游戏网文中存在。
一方面,是更多的娱乐内容抢夺了网文的空间,另一方面,其实也说明文字内容用户鉴赏能力和需求正变得更核心,整个阅读市场也将向低数量、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大多数行业、市场的成熟标志,都是人口红利的消退”,在这期间,能力提升跟不上市场变化速度的创作者必然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