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一年拿两轮融资,这家主攻落地赚钱的云游戏公司是什么来头?
1. 降低算力成本,做ARM云游戏混合云架构。
快盘已经做了一个ARM云游戏的混合云架构,支持ARM Soc阵列方案和ARM Server方案。可以帮CP匹配不同产品所需要的算力资源,做智能分配,减少浪费。
在此基础上,再做一键上云、生成云微端、H5链接的开放平台,做云广告试玩、云分发。

快盘科技云游戏开放平台
2.收集内容版权,让想尝试云游戏的流量平台能有内容可做,并且不用担心版权问题。桂晶晶说,目前快盘可输出400款云游戏版本授权的游戏,收小部分联运分成。
3.提供一套完整的适配方案,包括账号打通、游戏存档、在线云端支付等功能。
帮媒体实现云化环境,做云录屏、云直播和广告、内购变现等,快盘收技术服务费。
4.找新场景,比如目前已经做了一套基于ARM云手机的车联网解决方案,让用户能在吉利部分车型上玩游戏。
这四条里,客观来说,上云、云试玩、云发行其实也有不少企业在做,汽车等新场景相关也还较远。
快盘科技能在2021年这个讲究落地和差异化的时候拿到融资,主要还因为在业务场景落地,商业化层面的操作。
比如给流量平台联运做的云端在线支付解决方案,就一直没什么人做,也没什么人做成。
流量平台+CP,会是云游戏商业化的好方法?
其实第一次听到快盘科技的模式时,我是持悲观态度的。
原因也挺简单,在流量平台上做游戏联运实在是不新鲜,端游、手游时代都有,但还活着的,活得好的没剩几个。
一方面,非垂直类流量平台上的用户本就不是奔着玩游戏去的,游戏在这些平台上的渗透率、转化率一直少的可怜。
另一方面,联运服较官方服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独特的竞争力。即便有部分用户进入联运服,也会因为运营差、人少、社交环境差等原因流失,如果对产品感兴趣,大可以去下载官方版,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