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q8.q578.com/ef/0507/5969617d2d107740.jpg)
![](http://imgq8.q578.com/ef/0507/22015b36cbdd90d0.jpg)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那么,问题来了,这类知网未经创作者同意擅自发布文章的途径是什么?换句话说,知网是如何绕开这些论文内容的实际创作者获得内容授权的?
据财新网梳理分析,知网获得上述文章内容的方式“绕了一个圈子”,即通过与期刊编辑部、杂志社、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合作,间接“取得”作者授权。知网的两大核心资源——学术期刊和博硕士论文的授权都来自于此。
具体而言,学术期刊公司与出版单位签订协议,约定出版单位授权学术期刊公司使用其刊物的著作权,包括汇编权、数字化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另一方面,出版单位通过投稿声明、稿约等形式公开告知,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作者将作品的著作权授予本单位使用,或者同意作品被知网等数据库收录和传播。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知网-出版单位-作者”的授权链条,完美绕开了内容的实际创作者。
而且知网给到合作期刊杂志的报酬非常少。据财新网报道,知网与期刊之间的合作模式有两种。如果是一般合作,知网支付给期刊的费用通常是每年3000—6000元;如果是独家合作,费用大致为每年1万—5万元。
知网获取高校学生的论文的途径也与此类似。学生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版权归期刊所有,知网与期刊达成协议获得相关论文版权;而一般学生毕业论文版权归学校所有,知网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得版权,抑或支付一定的费用。
2016年知网在发布的稿酬标准通告中说,被知网收录出版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可联系知网领取稿酬,学位年度2008年以后的博士论文著作权人,可一次性获得面值400元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100元的人民币现金稿酬。硕士论文则是300元卡,和60元现金。也就是说,硕、博士辛苦数月甚至一两年研究出来的论文,几乎以白菜价“卖给了”知网。
赵德馨教授的胜诉,说明了知网直接绕开作者获得论文授权的途径并不具备合法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获得转载权的根本途径是获得作者同意,未经作者同意的网络转载、摘录转载等行为都会构成侵权,单方面的版权声明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而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从立先则在接受《法治日报》采访时指出,知网在版权授权这一块是有原罪的......中国知网的侵权是长期的、连续的,对此,知网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但谁愿意去维权、与知网打官司呢?对于创作者个人而言,向知网维权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赵德馨教授与知网的官司打了4年才打赢,而且赵德馨教授打赢了,但知网最终却下架了赵德馨教授在知网上所有的论文——知网似乎是借此威胁那些试图维权的个体,维权即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