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GAZ直接举起了法国老国旗,自暴自弃地放弃了乘用车市场。
“不可以这样子!”俄罗斯出于对本土企业的保护,在2008年飞速出台了大名鼎鼎的166政策,也就是《工业组装政策》。
这一政策的中心思想就是:“欢迎外国品牌来俄罗斯卖车,但不能只来车,必须带着技术来,要设厂进行本土组装。符合规定的品牌能享受各种优惠政策,不听话的交关税交到你哭。”
不仅如此,没多久当地还补充了好多细致且苛刻的入俄条件:海外汽车工厂必须要做到年产30万辆,发动机厂必须做到年产20万台,以及各种汽车零部件,必须5年内本地化率达到65%。
这招简直就是熊猫开大餐,除了损还是损。不少海外品牌纷纷选择撤离——其中就包括了我们无比熟悉的奇瑞……现在大家都知道,奇瑞迟早都会回去。
当然,还是有海外车厂无比彪悍地满足了俄罗斯当局的所有苛刻要求,比如现代汽车集团。还有一些大车企,则以另一种方式悄悄地留了下来,就是文章一开始就提到的雷诺汽车。
166政策发布的第二年,伏尔加汽车集团加入了这个雷诺-日产汽车联盟,开始大量采用雷诺和日产的技术更新生产线,合作设计不少新款拉达车的同时,还成为了雷诺和日产的代加工厂。此外,伏尔加汽车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裁员减轻体量,2009年前的12万雇员,如今只剩下了3.5万人。
这么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2020年以前,“俄系车”又开始缓慢增长,销量又有雄起的苗头。而近几年来俄国销量前十位的汽车品牌,有六个就属于俄系车、韩系车以及雷诺-日产条线。尤其是拉达,韩国起亚和现代,这三个品牌常年占据当地50%左右的市场份额。
(这也是为何,雷诺在出售伏尔加汽车67.69%股份给NAMI俄罗斯中央研发汽车和发动机研究所时留了个心眼,在协议中特别写了一条选择权:允许其6年后回购所持伏尔加的股权。)
也是这两年,曾把俄罗斯汽车工业吓得够呛的中国品牌,依靠自身努力和国际大环境又纷纷回到了俄罗斯市场——终于说到了中国品牌。
简单聊几句这几年中国自主品牌在俄罗斯的销售近况。
比如2021年,中国品牌在俄总销量为11.57万辆,较2020年翻了一番,市场份额已经占到近7%。而就在2019年,中国品牌的份额仅占俄罗斯汽车市场的2.3%。
虽然去年中国品牌依旧未进入前十,但第10-20名的排名中占了三个,销量第一的是哈弗,全年销量为39,126辆,同比增长125%,排名十二。奇瑞紧随其后,以37,118辆、同比增长224%,排名十三。吉利汽车排名十七,2021年累计销量24,587辆,同比增长59%。
是的,以上并没有江淮。虽然人家一直都说自己品牌的乘用车在俄罗斯也有售——但相比商用车尤其是轻卡,还是很有差距滴。
我们接着说上面提到的三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