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古话,要先富先修路。
这是因为交通不仅是连接城市之间的枢纽带,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我们判断城市价值,有一点很关键:
要懂得看城市的交通规划。
大家可以想想,高速、桥梁、地铁这些随便都是千万上亿的资金,烧那么多钱,一定会优先选择可以发展,且有必要发展起来的地方。
所以你看哪里敢砸钱发展交通的,这个地方一定有价值。
而且城市能级越高的城市,这种交通落地的速度和带来的潜力就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一二线城市,但凡修个桥、修条通道、修条地铁的利好都能带来房价上涨。
而今年,有个地方就频繁迎来了这种交通的利好。
那就是环京的北三县。
2021-2022年中央和北京市连续发布重磅文件来支持和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
里面关于副中心的发展不仅提及了完成的时间节点,还提出了目标。
2个关键时间点:
2025年的目标:“副中心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副中心和北三县的发展体系基本建立”。
2035年的目标: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
为了完成这样的目标,今年2022年2月,北京市委迅速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一个是:积极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抓紧把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央企二三级总部、市属国企总部、北京跨国企业总部等资源,快速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
关于这一点,其实一直在推进。
2019年1月,北京市级机关第一批35个部门、165个单位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办公,副中心建设的框架就此全面拉开。
2021年底第二批北京机关事业单位正筹划搬迁至城市副中心,到2024年北京市政府预计40万人搬迁到通州副中心。
到2025年通州的总人口将突破200万,中心区的人口往通州走,这就是疏解人口的目标。
而第二个方案:
强化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包括研究制定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轨道快线建设方案18号线(R1快线),研究推动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取消收费等等。
这就是我开头说的,要先富先修路,未来通州副中心和中心区的交通会越来越便捷,也更方便人口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