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流量的“酱油茅”海天味业又站上了风口浪尖。
据了解,8月2日晚间,海天味业一位名叫“海天官旗朋朋”的销售员在其朋友圈发布了不当言论,引发大众不满。
8月6日深夜,海天味业在官方微博发表致歉声明,表示对涉事员工已经做出辞退决定。
然而,事件并未因此平息,海天味业8月8日的股价开盘即下跌。
8月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致电海天味业方面欲就相关问题进行采访,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要求记者将采访提纲发送至指定邮箱并承诺尽快回复,截至定稿,记者未能收到回复。
员工朋友圈“惹祸”,海天味业深夜致歉,冠名赞助的一档综艺节目延期播放
按照海天味业的说法,“不当言论为员工吕某某自行在其个人朋友圈发布。”“该员工入职一年,其在个人朋友圈采取不当方法博取关注。其发布的不当内容严重背离海天企业文化,与海天的价值观不符,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向公众致歉之余,海天味业还公布了对该员工的处理决定“对其解除劳动合同”,并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员工管理,做好员工思想教育工作。”
然而,此事并未因道歉而平息,8月8日,海天味业的股价开盘即下跌,截至收盘,海天味业当前股价为82.86元/股,单日跌幅为0.41%,公司总市值约为3840亿元。
另一方面,8月8日消息,海天味业的官方微博已经被禁言,原因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由海天味业冠名赞助的综艺节目《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原定于8月3日播出的那期内容也延期了,官方解释是“技术原因”,但是网友纷纷猜测可能是受到了海天味业的影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公司官方的致歉和开除涉事员工的处理决定,并没有平息网友们的怒火,在很多社交平台上依然可以看到网友们的此类留言“把海天拉入黑名单”“海天酱油从我的购物车中踢出去了”“这不是开除的事,平时就没教育好”“再也不用海天的调味品了”……
那么,此事是否对海天味业旗下产品的销量产生了影响?《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延期播放一事是否与海天味业有关系?海天味业平时是如何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的?经过此事,海天味业在员工管理方面是否有了新举措?
8月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致电海天味业方面欲就相关问题进行采访,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要求记者将采访提纲发送至指定邮箱并承诺尽快回复,截至定稿,记者未能收到回复。
海天味业6年花了近27亿广告费
要求全体员工“眼光朝内、刀刃向己”
目前,该事件仍在发酵中,有观点认为是“个人言论害惨了公司”,但从去年年报也可以看出员工的压力:为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公司发起逆境搏杀的号召,要求全体员工眼光朝内、刀刃向己,努力将自己做得更好,通过各种措施挖潜增效,提高贡献度。
根据财报可知,海天味业近年来在营销上持续发力。
2016年至2021年,海天味业的销售费用依次约为15.6亿元、19.57亿元、22.36亿元、21.63亿元、13.66亿元、13.57亿元;同期,海天味业的广告费依次约为3.31亿元、4.54亿元、5.06亿元、4.65亿元、4.86亿元、4.53亿元。
据了解,2021年,海天味业依托央视品牌强国工程、品牌故事、品牌行动短片的策划,加强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通过冠名《青春环游记》《中国诗词大会》《谁是宝藏歌手》《吐槽大会》等热门综艺节目积累品牌声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通过直播、种草、头部达人合作等多种新媒体形式与消费者融合互动,把握新消费新趋势。凯度消费者指数《2021年亚洲品牌足迹报告》发布,海天味业以6.2亿消费者触及数、79.4%的渗透率,入选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榜单。
通过加大对市场投入、营销模式创新等各种措施来提高实销,这是海天味业近年来应对疫情影响、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
尽管如此,海天味业依然多次陷入舆论风波。
比如,海天酱油多次被爆出有生虫、生蛆的情况。而海天味业表示,“未开封的产品,不会有活虫或虫卵生长。”
“关于酱油开封后生虫问题,不止调味品,其他发酵类行业及产品,诸如酸奶、泡菜等,在炎热的天气下都会出现生虫的现象。”对于酱油生虫的避免,海天味业表示:“只要科学保存,就完全可以避免酱油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