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长江汽车跟互联网车企最大的区别,就是根正苗红,身世可以追溯到1954年说起。
当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工业体系一片荒芜。
为了圆造车梦,国内各地都陆续建厂,而杭州就有一家建设部特批的客车定点生产企业——杭州公交客车厂。
杭州公交客车厂不仅是建设部系统内规模最大、最早研发制造底盘的国产基地,甚至早就涉及了电车底盘制造,称之为“国内试水电车的第一人”。

可到了90年代中后期,却濒临停产,被称为“僵尸车厂”。
就这样拖到2013年,眼看着要被“淘汰”,企业资质自然也将回收。
五龙集团从天而降,宣布斥巨资重组长江品牌,收购并成立长江汽车。
愿意花钱拯救这个烂摊子,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长江汽车的生产资质。
因为从1997年起,我国基本上就已经不再批准造车资质,也就是说,后面再有资本想入场,只能靠并购从前那些企业才能“一起玩”。

随后,长江汽车成为了全国第二个拿到国家双资质认证的企业,仅次于北汽新能源。
这个杀手锏,直接吸引了两位大佬为长江汽车站台。
一位是时任沃尔沃中国CEO童志远,突然离职,加入了名不见经传的长江汽车,当时的跳槽震惊了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圈。

另一位大佬是首富李嘉诚,成为了五龙集团的股东,前前后后投了51亿。
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不遗余力的力捧长江汽车。
在新能源造车如火如荼之时,长江汽车人数一度突破千人,让无数车企眼红。

长江汽车拥有了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条件:资金、技术和资质。
如今活下来的蔚来、理想、小鹏,统统都是靠找有资质的车企代工生产交付,而长江汽车却可以早早就拿到资质。
但长江汽车却错把资质当成了“摆烂” 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