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致命伤:
拿补贴当生存红利
长江汽车的破产,内部的人才是真正的恨铁不成钢。
前员工直言, “长江汽车,一开始就是奔着政府补贴去的。”
早在2018年,长江汽车负责人也直指,是新能源补贴的退坡,让公司资金流开始断裂,导致了长江如今的困境。

的确,为了鼓励新能源车型的发展,国家曾经给出了相当大补贴支持。
就为了促进电动车的发展,从 2015 到 2017 短短两年内,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总额超过 3000 亿。
除了中央财政以外,还有地方1:1的配套补贴额度,一辆6-8米纯电动中巴车最多可获得60万元的补贴。

然而,哪里有补贴,哪里就有骗补。
骗补到底怎么骗?
举个“常规操作”,如果一辆车的造车成本仅需6万元,而国家政策补10万元,企业把车造出来,不用考虑销量,卖不掉就成立公司,自己解决。
左手倒右手,就能赚到4万差价。
然后,拆了电池送回去继续生产,再拿10万补贴,反复骗补。

中汽协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一共才33万辆,也就是说,每4辆车就有一辆骗补。
最疯狂的是2016年,当国家对全行业的93家企业骗补情况进行排查。竟然发现,骗取补贴的高达72家,骗补车将近8万,涉及金额将近93亿。
造一辆车,能骗补12万,简直是风口下的暴富密码。
重庆的老牌企业力帆汽车,就没抗住这个诱惑,被曝出了骗补1个亿的丑闻。

但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一下子提高。
2019年,新能源补贴又大幅退坡,比如,续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纯电动汽车,不再享受中央补贴。
眼见着被当成“韭菜”割,李嘉诚选择了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