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是看中高附加值,就是在数字化能力、供应链能力,高附加值上的出手多一些,还有趋势型红利型的消费方向,比如消费电子、宠物赛道、运动户外、合成生物等等我们也有出手。
企业服务领域也是如此。与企业业务关联度和耦合度高的,我们还是非常愿意出手。在某些赛道我们也很激进。最近外界问华映怎么投量子计算?这是一个明明很遥远的,还体现不出商业价值的技术。但我们认为,未来基础算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方向,量子计算这样能颠覆性提升算力的领域,我们还是要大胆出手。所以是谨慎还是保守,我们会根据赛道情况在基金组合中做不同配置。
许小林:和谐统一。刚才你讲了一个观点,总归不管是保守和激进,吃、穿、住、行大家还是继续的,所以永远这一市场是存在的。
认知颠覆:IPO破发、投后前移、估值暴跌
另外一个讨论话题是,过去几年,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不停变化,机构也是优胜劣汰。这个过程中,大家看到的创业者也好,优秀的机构也好,有哪些过去认为应该是这样的,但是颠覆了我们的认知的事件或者是策略,想请大家分享一下,史总先来。
史云中:确实变化很多,很多以前的认知被颠覆。我先讲两个:
第一个是IPO是不败神话的观点被颠覆了。从前大家都有IPO的情结,只要说哪里有Pre—IPO的项目,机构都会蜂拥而至,把估值炒得很高,有时甚至严重透支了项目的价值。目前项目上市以后,大家也知道有很多时候甚至是不到解禁期,一上市就跌破了最后一轮的估值价格。所以核心问题还是要重新思考我们投资的本源是什么,到底是投机短期套利,还是长期为企业带来价值。如果投资Pre—IPO项目没办法获得长期收益,就往前移,今年我们就往前移了不少。我们必须更长时间陪伴企业,不停赋能,只有付出和浇灌了,才会有回报,市场是公平的。
第二个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投后管理就是做风险控制的认知,现在基本上被颠覆了。现在我们发现,投后管理最多只有10%的功能是为了风险控制。大家更多的共识是,投后管理就是赋能企业。赋能企业的价值就在于打造行业生态,我们说行业里得生态者得天下。只有把行业生态打造好,才能赋能企业。
投后管理是一个新的起点,只有把生态打造好,才能将投资的闭环做好。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是叫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你将赋能的事做好,包括募资也好,后续新的投资机会也好,包括你的行业研究也好,都可以在这里面找到这方面的一些资源。
许小林:大家都有同感,一个是IPO破发,然后很多投后都前移,投后直接影响到投资。史总一上来就分享了两个,后面越来越难说,建议大家抢着说。
华平:因为软银中国资本同时管理美元及人民币基金,对我们而言,这里面是会遇到投资风格反差的议题。目前比较突出的、大家经常会讨论的问题是,基于地缘因素也好、宏观环境也好,对中概股到美国上市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创新型企业,估值从很高,到现在“地板价”。我想,在座的很多人,以前都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感知和看见这么大的变化。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去全球化或者是逆全球化带来的效应。
近期,我们投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围绕国内自主创新技术的企业。我发现,国内的技术创新和国外的距离其实是越来越近了。而且硬科技领域开始出现反超。最近我们投了些医疗企业,比如有一家脑科学企业的团队都是清华大学出来的,还有精密手术企业是从中科院出来的。我们还投了一个新能源项目,团队是来自交大及中科院的。他们都是围绕国内的原创技术。
我个人有两个感受,一是国内技术创新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越了国外。二是我觉得科学家创业的精神非常令人鼓舞。基本上,我和各大院校和教授、专家聊天,都听到说想出来创业。所以今天科技产业化的速度和普及程度,是我们在一两年前看不到的。科技创新的浪潮,特别是科学家为主体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将迎来很大的机遇。
许小林:昨天姚教授和今天刘二海总也讲了,中国的新能源车引领全球,是中国市场换来的技术形成优势,然后有可能引领。这方面是颠覆的,但是美股的下跌也是颠覆了大家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