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自主化势在必行,海光信息:信创硬件龙头,大有可为
2)海光 DCU:典型应用场景下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上同类型高端产品的水平。海光 DCU 主要面向大数据处理、商业计算等计算密集型应用领域,以及人工智能、泛人工智能类运算加速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收入占比:2021年7000系列产品收入占比超六成,8000系列DCU 2021年开始产生收入。公司销售的海光 CPU 产品包括 7000 系列、5000 系列和 3000 系列。7000 系列 CPU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服务器,5000 系列 CPU 产品主要应用于中低端服务器,3000 系列CPU 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同时,海光 8000 系列 DCU 产品实现小规模量产,并在多个行业开展试用。
价格体系:CPU 7000系列2021年平均单价超8000元,DCU 2021年平均单价近2万元。在CPU方面,公司采用行业通用的阶梯价格的销售策略,接受针对项目的单独特价申请。阶梯价格策略系根据用户采购数量在不同阶梯区间而给予不同的销售折扣。
针对战略级竞争项目、产品适配导入项目、产品促销等,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特价审批确定销售价格。在DCU方面,基于终端客户项目需求,参考市场同类产品价格,采用单独协商定价的方式对 DCU 系列产品进行销售。
出货量测算:推算下2021年CPU、DPU出货量总和或超50万片。根据不同型号收入和平均单价,我们测算大致的每个型号的出货量,2019-2021年7000系列出货量由约5万片提升至约18万片,5000系列由约0.1万片提升至约3万片,3000系列由约4万片提升至约36万片,DCU2021年出货量约为1万片。
根据海光信息招股说明书,经估算,2019-2021年国内x86 服务器芯片出货量分别达到约645、698、762万片,公司2019-2021年CPU总出货量约9、23、56万片,占国内x86 服务器芯片出货量比例不断提升。
(注:此处为根据不同型号收入和平均单价,我们测算大致的每个型号的出货量,便于分析,并非精确的出货量)。
产品研发逐步推进,高阶产品不断面世。
海光信息秉承“销售一代、验证一代、研发一代”的产品研发策略,公司建立了高端处理器的研发环境和流程,产品性能逐代提升,已经研发出可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的高端处理器产品。根据海光信息招股说明书披露,海光 CPU 系列产品中海光一号、海光二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海光三号完成实验室验证,海光四号处于研发阶段;海光 DCU 系列产品深算一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深算二号处于研发阶段。
技术的不断进步背后是研发的持续投入,2018-2021年研发费用总和超16亿元,2021年研发人员占比超90%。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 179 项(其中发明专利 136 项)、154 项软件著作权和 81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
人才方面,公司骨干研发人员多拥有国内外知名芯片公司的就职背景,拥有成功研发x86 处理器或 ARM 处理器的经验,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共 103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 90.20%,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 65.53%。2018-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占比始终保持30%以上水平,2018-2021年共投入研发费用超16亿元。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3.1 盈利预测假设与业务拆分
收入及毛利率:
1)7000系列:金融、电信等行业预计需求将持续释放,同时公司持续加大拓展力度,对于7000系列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考虑到国内金融、电信、能源、党政等行业国产替代空间较大,以及公司在性能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兼顾公司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情况(2022H1营收增速超300%,归母净利润增速超1200%),预计公司7000系列2022-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50%、40%、30%(2022年增速150%,主要由于公司上半年同比高增,22年金融、运营商等国产化采购比例快速提升,同时公司在运营商等重点采购中具有较高份额,中国移动2021-2022年PC服务器第1批集采中,国产化率已经超过40%,海光占总份额的20%;23-24年增速30-40%,主要考虑到国产替代将持续推进,同时公司基数不断提升,所以增速有所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