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强调,快递保价规则应该是公平、公正的规则,符合快递公司和消费者双方利益。商家的保价条款,不能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自己的责任、加重或者限制对方的主要权利。
小件化趋势的压力
对一家以高质量服务著称的企业而言,保价赔偿争议可能导致企业陷入信任危机。顺丰自成立以来,以“快”著称,时效物流是其核心产品线,送的东西大多是文件、票据和高价消费品等。此次保价赔偿争议后,有网友回复称:“8000元是小事,丢了信誉的公司走不长远。”
2021年,顺丰控股营业收入达到2072亿元,同比增加34.5%,实现归母净利润42.69亿元,同比下滑41.73%。
今年上半年,全国物流需求规模保持增长,快递企业普遍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增加。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顺丰控股实现营收1301亿元,同比增长47.2%,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增长231%。
然而营收、利润双双大增的顺丰实际上业务量并没有增加多少。
由于合并嘉里物流,顺丰供应链及国际业务不含税营业收入465.3亿元,同比增长442.7%。顺丰的传统业务板块增速却并不理想,其中时效快递业务同比增长5.1%,经济快递业务同比下滑7.3%,快运业务同比增长1.6%,冷运及医药业务同比增长9.3%,顺丰同城业务同比增长28.2%。2022年上半年,顺丰快递总件量为51.3亿,与2021年同期持平。
从中小快递行业看,2017年以前,快递行业混战,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快递服务品牌前8位综合市占比从2013年的79.6%下降到2017年的75.7%。随后,当三通一达和顺丰逐渐主导行业并相继上市后,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2020年3月前8位市占比达到85.9%。
不过随着极兔快递等新兴快递公司崛起,又一场价格战出现。自2020年开始,行业中不少企业票单价大幅低于成本线水平,2020年快递行业降到10.6元,同比下降10.2%,是7年以来最大跌幅。
2021年,顺丰也实施降价策略,同比降幅超过20%,最终目的是与三通一达竞争,保证市场份额。但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通、韵达、圆通、申通和顺丰的市占率依次为22.31%、16.68%、15.78%、11.09%和10.09%,其中韵达和顺丰的市场份额出现萎缩。
贯铄资本CEO、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指出,上半年,中国物流运行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是总体抗击打能力还是较强的。顺丰的特殊性在于其商业模式,作为高端快递市场的玩家,业务是直营模式,成本相对更高,产品溢价相应更高,因此收入规模领先。不过,三通一达的主要经营范围来自于电商件,而电商件早在2016年就占据整个市场的80%。对顺丰而言,受大环境扰动更为强烈,因其与B端企业发展紧密相关。
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张书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纵观整个市场,电商都在做物流,快递物流往往依附在强大的上游资源中,作为“终端”,较难独立存在。顺丰前些年的优势会显得不那么明显,现阶段顺丰要通过服务体验和时效物流打出差异性,发力综合物流,增强品牌。“快递物流行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小件化趋势愈加明显,很难实现标准化,因此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售后问题”。
同城竞速,快递行业要求变高了
“流程越复杂,用户承担的价格就越贵,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赵小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需求提升,在售后服务方面面临不少问题,争议较大,涉及环节较多,比如寄送商品价值评定、贵重物品保价价格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