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更大的是,阿里于2019年全资收购网易考拉,一举拿下了跨境电商行业市场的半壁江山,直接让洋码头这位“海淘元老”,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在流量战初期失利后,曾碧波看到了直播带货的风口,平台在2019年与抖音进行海淘直播及达人网红合作,流量成本较低,“人力成本(研发)不需要再投入时,就进入收割期。”
此举让洋码头在2019年、2020年两年,平台累计盈利了5000多万元。叶先生曾在洋码头2019年年会上,与曾碧波打过照面,彼时这位企业家风光无限,平台更是接连迎来新融资,2020年1月获得新浪微博数亿元D轮融资的同时,还有抖音红人“牛肉哥”投注1亿元,入股洋码头。
不过,在平台的发展过程中,曾碧波向经济观察网记者坦言,“个人存在一些判断失误”,他透露股东方不看好海外上市,加之“寺库在美股的表现,让我们很灰心”,于是洋码头选择了一条回国上市之路。为此,它在2021年经历了一系列“折腾”,“一下子喘不过气来了。”曾碧波一语双关,彼时令他未料想到的是,平台电商面临证监会等监管层更为严格的监管、审查,这让洋码头的上市梦碎。
如今2亿多债务引起的市场“风暴”,在曾碧波看来,还不可以把洋码头压倒,“倒下,就会满地鸡毛。”他引出了洋码头的业务资源、品牌、系统,以及产业上下游资源,“我们的免税新零售战略和海淘直播业务,都是国内跨境电商的稀缺业务。”
曾碧波觉得,上述特色业务是如今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巨头们“没法做好的”,而今洋码头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并购给大的上市公司平台”。不过,现实之下,他也不敢奢望40亿元的高估值,“可能面临一个很低的估值,但谈不上贱卖。”
近来,吴笙、陈默等欧洲买手们,在维权群里常常讨论着可能的并购方,“一旦接盘了洋码头,先保证让我们拿回货款,再考虑在平台上继续经营。”吴笙也会担忧,曾碧波在沟通会上讲到在洽谈的并购方有四五个,“或许是挽留买手,为让大家回去继续经营而抛出的烟雾弹。”
陈默在今年9月就停掉了店铺运营,而吴笙虽然仍在开播,却“没有订单”,她去头部几个买手店铺询问情况,有的直接回复“暂时不播了”,有些则以“暂时没货”或“全部售完”为由不进行任何交易了。
叶先生和陈默十分坚决,他们均表示,在平台未兑付货款前,不会再运营。叶先生觉得,“回去就是填坑”,沈云就吃了这个亏。
今年8月,曾碧波曾主动找到沈云,说服其在9月回平台直播两场,会给予流量扶持。沈云提出了先结算100万元的历史货款,“斡旋”之下,曾碧波答应并兑现了这个要求。可沈云发现,两场直播的GMV是28万元,刨除平台佣金和提现的手续费,最终她的账户却只是“手动”入账了20万。
这场“交易”后,她明确说到,“不播了”。如今,沈云早已转战抖音短视频平台,自己做起了直播带货。而记者对话吴笙、陈默之后发现,不少欧洲买手商家“转站”得物,或者在个人的微信上做起了私域运营。
停止运营以“逃离”洋码头的叶先生,至今没有再寻新阵地,他在做海淘生意的这几年里,逐渐意识到“红利期后,产业在过热期会衍生出假货,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叶先生告诉记者,海淘行业的利润已经被打回到了正常零售终端的水平。
“我们只能想办法提高资金周转率来提高利润,但这关键的一环被平台掐住。”等待欠款兑付过程中的叶先生,已经深切地体会到,洋码头这样的平台为提高资金使用率,不惜占用商家货款,“这是短视的平台和求生存的卖家间,不可忽视的主要矛盾点。”
(受访对象要求,文中吴笙、陈默、沈云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