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相关负责人则称,中国中铁分拆高铁电气在科创板上市后,保持了远高于建筑行业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为中国中铁继续培育整合科创新兴业务提供了新动力;也重塑了管理体系体系,倒逼中国中铁积极探索“大A套小A”母子上市公司治理新实践。另外,通过分拆上市引入了两家战略投资人并实施了战略配售,推进了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完善公司治理、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构建技术创新能力、健全长效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本轮深化改革,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经营业绩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当升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泰证券也认为,国改后央企上市公司业绩、市值均有改善作用。从业绩角度来看,剔除首尾各5%极端值之后,A股的国企上市公司中,自本轮国企改革行动以来,央企的盈利能力较地方国企更稳定;从市值角度来看,通过复盘近两年国企改革重组合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案例发现,国企及央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超额收益显著,将2020年的36家等权重构建“战投指数”,2021年上涨16.3%,同期沪深300下跌6.2%。
“本轮国企改革有五大成效:一是盈利能力明显改善,费用率持续下降,降成本改革成效显著;二是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营运能力有所提升;三是股权激励计划普遍实施,高管薪酬持续上升,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四是深入布局补链强链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五是充分发挥上市平台功能,积极开展融资助力主业发展。”招商证券总结称。
从直观的业绩情况来看,沪市央企2021年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67万亿元,净利润2.48万亿元,相较改革前的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5%和8.2%。深市央企近三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26%、18.60%、13.62%。其中,2022年上半年,以仅占深市上市公司6.78%的数量,创造了1.38万亿元营业收入和877.21亿净利润,分别占深市整体的14.92%、14.33%。
正临布局时点?
基本面上,央企通过不断改革以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上市公司质量。但是在A股市场,业绩相对更稳定的央企成为估值洼地。这样的反差,让一些券商将目光聚焦于央企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据申万宏源证券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央企被调研次数达1156次,超过去年全年,2021年全年为924次,2020年全年仅590次。
除了这一现象之外,申万宏源证券认为,央企价值重估还存在四个理由:一是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央企盈利更稳定,有望给予确定性溢价;二是财政等多方诉求皆指向,央企分红率有望继续提升;三是央企破净对减持、再融资等资本运作形成阻碍,作为改革重点,估值修复潜力值得关注;四是主业更聚焦,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
结合国企改革,中泰证券认为,2022年要对照“三个明显成效”抓国企改革收官,即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优化产业布局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企业活力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新型举国体制之下,优质龙头或更受到资源倾斜。
“这其中,央企龙头尤其值得关注。可重点关注2020~2021年做过股权激励,且受益于中央财政密集发力领域的高分红(红利指数)央企,基于稳增长及低估值修复的逻辑,高股息且业绩稳定的央企龙头有望率先受益。”中泰证券称。
招商证券也提出当下可布局央企,理由在于:央企具有较强的逆周期属性,年初以来央企营收和净利润累计增速远超同期工业企业;具备极高估值性价比,截至9月30日,万得央企指数的PE(TTM)仅为9.18倍,处于2010年以来历史0.19%分位;高股息优势突出,2020年6月以来,万得全A央企指数股息率总体保持在2%水平线上,且近期升至近4%水平。
“年底出现逆袭的经典风格转换的场景概率在明显提升,央企估值处在过去十年历史最低,而经济已经开始修复,当前拥有较高的建仓安全边际,四季度可布局央企以应对年底可能出现的风格切换。”招商证券同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