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快刀斩乱麻。运用到股市上来,面对中国A股2800多家股票,我们是不是也有几把“快刀”,将那此“乱麻”可以迅速地过“斩”了出去,进而把一些有潜力的长牛股找出来呢? 还别说,本人长期以来,还真就是拿着这么几把“快刀”来去找长牛股的!
按理说,自己经过多年的学习、摸索、感悟、分析,甚至失败才找到的“秘密武器”,当秘不示人,自己偷着赚钱乐去。然而,看到雪球上新开发了打赏功能,万一若是能得到个赏钱呢,呵呵。
再说了,大凡信奉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人,向来讲究的是与企业共赢、与所有的股东共赢的模式,而不是进行零和博弈,非要将自己的赚钱建立在别人血淋淋的鲜血上,所以,无私分享出来倒也无防。 闲言少叙。 我的这几把“快刀”是:
1、比较优势。
我说的这种比较优势,并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比较优势,而是说要看一看,我们国家在全球化竞争中有哪些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因为,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更深地加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循环开放的。开放的中国需要世界,而世界也需要开放的中国。所以,作为投资人,如果没有全球化的视野,那只能是“闭着眼睛捉麻雀”,容易犯下“盲人摸象”错误的。
曾有一个笑话,说是有一大山里的孩子,问:你长大了做什么?他答说放羊。问:放羊干什么?答:卖钱。问:卖钱干什么?答:娶媳妇。问:娶媳妇干什么?答:生孩子。问生孩子干什么?答:放羊,------。
显然,作投资的不能具有这种“大山思维”,必须要从这种种狭窄的思维中跳出来,要善于站在珠姆朗玛峰的高度看问题,或者善于站在宇宙的高度看问题。如是,方能看出我们国家的比较优势究竟在哪儿。
今天我们在中国A股做投资,似乎言必称美国。是的,美国历史上走出了一批量的品牌消费类、医药类、科技类的大牛股、长牛股。但是,别忘记了,他们的这些牛股,恰恰反应了美国20世纪在世界崛起的一些产业上的比较优势。这些大牛股、长牛股差不多全是国际化的跨国公司。
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中国将来的崛起,也不可能完全复制美国的道路,但是有一点当是肯定的,将来中国能成为伟大的公司,也一定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公司。中国的崛起,也必然是伴随着自己一批优势产业的崛起。而这种比较优势,才是我们投资人的掘金之地。
曾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挖掘出格力电器这支大牛股,并且一直持有它8年之久?
今天告诉你,其实我就是用的“比较优势”这把“快刀”! 年长一些的投资者当清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的有钱人家很引以为自豪的是家里有小日本的一两件家电。但是后来呢,中国家电,特别是白色家电,是中国放开最早、竞争最充分的行业之一,结果反而出现了几个垄断寡头,相比之下,小日本的家电这些年却呈节节败退之势!
当然,站在全球看中国,令我们投资者纠结的是,我们国家的比较优势产业在全球还不太多,但是毕竟有些产业,或者有些公司已经开始走向全球化。 较为典型的如华为,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著名公司,就是老干妈也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卖向了国外,并且价钱还卖得比国内高,可惜他们不上市。
但在上市公司之中,毕竟已经开始有了这样的公司,比如安琪酵母早就在非洲建厂;双汇发展在美国进行了一大手笔的收购;伊利股份也已经在国外建设基地与分厂;福耀玻璃已将工厂建到了俄罗斯、美国。这些企业均开始了自己的全球化产业布局。 再如,还是就此打住。不然,就有荐股之嫌了!
但是,作为投资者,可以循着这个“国家比较优势”的思路去寻找。
2、经济特权。
在中国A股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这就是很多的价值投资者都集中持有一支个股:贵州茅台。甚至有人极端地将中国A股分为两支股票:一支是贵州茅台,另一支是中国A股。为什么这些“价投”们这般英雄所见略同呢?在我看来,就是因为贵州茅台是一家典型的具有经济特许权的优秀企业。
何谓经济特许权?(1)被人需要;(2)自由定价权;(3)不可替代,有时这种不可替代是心智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