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经济特许权,这里不得不又要谈一谈巴菲特。
在今天的中国股市中一谈巴菲特,似乎总有人不免要讥讽几下,似乎“价投”们三句话总是离不开巴菲特;或者有人觉得巴式这一套似乎与中国水土不服,如此等等。实则在我看来,纵观一些国内外的投资大师、投资人物,我认为,真正在投资思想上能够超越巴菲特的还真是不多,我甚至认为,为了方便起见,可以将格雷厄姆、费雪、芒格、巴菲特这一价值投资大家庭的投资思想,统称为巴菲特思想。当然,这是一点题外话。
在巴菲特眼里,商业世界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经济特许权的企业,这类企业很少;一类是普通的商品企业。前者是值得长期投资的,而后者大部分是不值得长期投资的,因为没有经济特许权企业,要想维护自己的竞争优势,要么是成为低成本商业,要么是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而低成本持早会有新的竞争对手成本更低,而供不应求,则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新进入者,最终的结果导致供过于求,产能过剩。
巴菲特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而其对于我们投资最大的“理论贡献”之一,自己认为便是这种经济特许权思想。有了这个理论工具,我们便可以去挖掘那些具有这种经济特权的优秀企业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经济特许权中的核心是自由定价权。这种自由定价权,或者来自于品牌,或者来自于资源垄断,或者来自于独门秘器。有点商业常识的人都知道,凡是有自由定价权的东西,绝对是个好东西,如果我们有幸挖掘并持有这种优秀企业,那可真是要抱紧抱牢了啊呵!
还需要指出的是,对经济特许权的理解,切不可狭窄了,比如,有的投资者或许只看到贵州茅台、东阿阿胶、片仔癀这样老祖宗留下来的的企业才具备,其实,在一些后来新兴的企业身上,有些优秀企业也从“无中生有”中创造出自己的这么一种“经济特权”。
比如,说到苹果手机,是不是它就创造了这么一种经济特许权呢?1、被人需要。呵呵,苹果手机在中国大陆销售之时过往还曾经出现过排队,甚至流血事件呢。2、自由定价权。因为是人家的独创,领先同行业几个光年,自然具有这种产品的定价权。3、不可替代。当然不使用苹果手机也死不了的,但就是有些人宁可少吃少喝少穿点,甚至卖肾也要买台苹果手机,似乎如是才会有面子,才会在别人面前显得“高大上”。
当然,这种从“无中生有”中创造出来的经济特许权,需要投资者定期进行体验,因为任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也有被颠覆的可能(看华为现在这发展势头,是不是有可能将来超越苹果呢?)。投资嘛,哪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啊!
3、文化血脉
巴菲特给我们投资的另一大理论贡献,就是人人皆知的“护城河理论”了。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构筑成护城河呢?熟知这一理论的人知道,有的品牌可以构成这种护城河,有的依靠客户转移成本和客户黏性,有的可依靠先发优势、规模优势、渠道优势、低成本优势、网络优势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东西股市中人也多是知道的,在此,就不一一重复了。 我这里要说的是文化血脉也可以构成一家企业的护城河。据我研究观察,大凡能够传承下来的百年品牌、百年老店,无论中外,几乎无一例地其间均流淌着一种自己民族的那种文化血脉。作为一家企业,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让自己的那种文化血脉传承下来,才能走得更远。
在开篇,我就曾谈到全球化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确实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被颠覆了,但是有一点,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那种文化血脉似乎已经渗透进了每个华夏子孙的骨髓,而带有这种文化印记、文化符号的优秀企业,仅仅是依靠这种文化血脉就形成了一道难以被国外竞争对手超越的护城河。
在我投资的能力边界之内,我特别钟情于研究那些具有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消费习惯、中国传统礼仪“保护”的优秀企业,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白酒与中医药。
说到白酒,似乎有一种观点是表示担忧,即随着90后、00后的成长,将来中国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会有改变,白酒文化的传承或许要打折扣。不过,依我的观察,还是放心,因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喝”乎?而且随着人年纪的增长,这种白酒消费的习惯还会在有些人中慢慢培养出来。这一点,恰如贵州茅台上市公司所判断的:白酒作为中国人情感交流的载体没有变,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没有变,作为中国人的日常消费偏爱没有变,消费白酒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也没有变。这“四个没有变”,我认为就是我们长期投资于白酒企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