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政府在废旧电池回收企业和电池制造企业间构建经济协作关系,并过协议价格引导电池生产企业履行生产商的责任,确保废旧电池回收企业获得利润。
我国已初步完成动力电池监管覆盖,行业规范已有初步成效。
截至2021年底,国家平台已累计收录700余万辆新能源汽车信息,实现动力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简而言之,政府对每一个动力电池赋予了“身份证”,来实现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监管覆盖。
展望未来,伴随着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系统覆盖任务的完成,我国可构建起规范化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有效抑制废旧电池流向“非正规渠道”,进而充分改善行业的竞争环境,给予有资质的规范化、大型化电池回收企业足够的发展机遇。
写在最后
动力电池回收是门好生意,但同样动力电池回收也是门“难”生意。无论是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的渠道收集难问题,还是废旧电池处理技术难问题,抑或是成本与盈利平衡难问题,都为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从长远来看,除经济效应外,动力电池回收也是必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环保问题,可以说,如果不能做到动力电池有序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化发展便是无稽之谈。
目前,回收企业面临着盈利低、技术难、渠道窄等多重问题,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的引导以及企业的合力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的难题终将会被逐一攻破,动力电池回收这座潜在的“金矿”也将逐渐显露出其价值。@创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