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最火的产业莫过于新能源汽车,下场造车已经成为各大巨头心照不宣的选择,而为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伴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电池存有量也水涨船高。
从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市场化的元年起,按照动力电池5——8年的使用寿命推算,第一波动力电池的退役潮将于今明两年正式进入高峰期。一个现实的挑战摆在了大众的面前,那就是退役后的动力电池何去何从?
一方面,动力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重金属的污染、并且电解质也有很强的毒性。另一方面,退役的动力电池中可拆解出镍、钴、锰、锂盐等有价值的金属元素,可循环利用到新电池的制造中。
如果能合理利用,拆解出所需资源,将大大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
本文将分析动力电池回收景气度提升的原因,并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不同的商业模式与代表企业进行解析,最后针对行业规范化的问题,将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做出对比,进行展望。
动力电池回收赛道坡长雪厚
首先,从行业背景看,新能源车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57.5%,受新能源汽车销量高景气驱动,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54.5GWh,2015到2021年装机量CAGR为45.5%,装机规模持续增长。
动力电池回收作为锂电后期行业,需求受产业链景气传导而逐年走高。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第一波动力电池已经进入退役大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持续高景气度的同时,也为后续的电池回收市场奠定了成长根基。

其次,从赛道自身看,动力电池回收受到环保诉求、战略价值、经济性三大要素的合力推动。
1.废旧电池环境危害大,随意丢弃将造成严重污染,进行回收有利于节能减排。
动力电池中虽不含铅、镉、汞等重金属污染物,但动力电池中含有的钴、镍、锰等金属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危害人类健康,电解质溶剂与隔膜等材料还会造成有机物的污染。
动力电池制造是高能耗行业,材料获取和制造过程的能耗是发动机的30倍左右,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若能对废旧的动力电池进行再次利用,对应的汽车每公里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2g、4g,进而显著降低碳排放量。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处理,是确保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