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癌淋巴结转移有什么特点?
由于超声检查已经十分方便,对于甲状腺癌手术前明确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非常重要。甲状腺癌常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颈部各区中除颏区外其他各区均可累及。
转移的淋巴结大多在颈内静脉周围,同时可循淋巴管向颈后三角区或向纵隔淋巴结转移,很少向颌下区转移。即使临床上检查颈部淋巴结为阴性的患者,术后颈淋巴结标本病理检查仍有50%为转移。
在临床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者,术后病理证实基本上100%有癌转移。颈浅淋巴结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肿大,一旦肿大,特别是颈前带状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淋巴结肿大,即意味着存在淋巴道逆行转移,颈淋巴结转移灶可以穿破淋巴结包膜,互相融合成块或侵及邻近的血管、神经和周围的软组织。约有4%的病例出现对侧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与颈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如下:
- 1、一般发生在原发灶的同侧,甲状腺癌浸润程度越重,转移的机会越多。
- 2、不同类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不同。乳头状腺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滤泡型甲状腺癌易发生血行转移。
- 3、肿瘤侵及包膜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
- 4、肿块原发于甲状腺周边者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
- 5、任何大小的甲状腺癌都有可能发生转移,肿瘤大小和颈淋巴结转移与否无统计学意义。
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癌该怎么治疗?
根据ATA指南推荐,对于甲癌淋巴结转移的处理如下,分术前和术后两种情况。
1、对于术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者,该怎么处理?
- 对于临床发现累及中央区淋巴结的患者,应行治疗性中央区(VI区)淋巴结清扫术,应同时行甲状腺全切除术。
- 对于肿瘤直径小(T1或T2)、非侵袭性、临床淋巴结阴性的进行乳头状癌 (cN0)和大多数滤泡性肿瘤,不进行预防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切除术。
- 对于经活检证实有颈外侧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进行治疗性的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2、对于术后淋巴结多发转移者,该怎么处理?
当甲状腺癌发生淋巴转移之后,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 1、一般情况下,碘-131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前提是淋巴结病灶摄取碘-131。经过治疗后,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转移的淋巴结病灶部分或大部分消失,甚至全部消失。
- 2、对于比较大的、单一的淋巴结病灶,碘-131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先行手术将病灶切除后,再考虑行碘-131治疗。
- 3、经多次碘-131治疗后残留的单个淋巴结病灶也可手术切除。
- 4、一般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给予碘-131剂量一般为3.7~5.55 GBq。
甲癌淋巴结转移术后该怎么复查?
1、定期复查:
抽血检查:
包括甲功TT3、TT4、FT3、FT4、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TSH指标用于调整优甲乐的剂量,Tg指标用于判断治疗效果怎样,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超声检查:
颈部彩超(颈部甲状腺区域及双侧颈部淋巴结情况),甲状腺术后超声评估是DTC患者长期随访管理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主要是监测复发或持续存在的癌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