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变化削弱了学区房的确定性,但不会对购房决策有重大影响。真正支配市场情绪的重大变化是,2022年1月1日后才落户海淀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将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在区内协调解决。这条政策被称为“2211政策”。
《财经》记者曾就“2211政策”采访海淀区小学招生办公室,受访工作人员表示,该政策只适用于入学当年在海淀无房的家庭。对于有房家庭,依照房产先于户籍的原则,入学时适用“1911政策”。
但是,在海淀区教委官网发布的政策原文和热点问答中,并未对这一点给出明确解释。因此目前在市场上,买卖房屋的家长们、地产中介们不敢掉以轻心,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正是这种心态,而不是教委的本意,在左右着市场交易。
对“2211政策”的影响力,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判断,有人乐观有人悲观。
乐观的看法认为,政策肯定会坚持就近入学的大原则,不太可能大跨度地打乱再分配,因为那样会衍生出很多新麻烦,可操作性不大。而目前的对口划片学校,就是就近原则下的最优解。再加上从近两年的派位情况看,各学区的生源数和学位数基本匹配,需要调剂的人数不多。于是他们认为,“2211”政策落地后,入学格局不会有大变化。
不过经历过今年西城、海淀两区幼升小的惊吓,持乐观看法的人变少了一些。现实教育他们,低估政策影响力是会付出代价的。万一被在整个海淀区随机分配呢?家长们正慎重考虑这种可能性。
这样的焦虑可能会让下半年的海淀学区房市场涌起短暂的热浪。从今年中关村的入学数据看,即使是“1911”后买房,上对口“牛小”的几率还是非常高。当确定性变成限时的奢侈品时,就不缺肯为它买单的人。中关村一位房产中介感受到,一些之前关注西城区的客户正在向他的片区转移。他预感下半年的成交不会少。
悲观的声音认为这会是最后的狂欢。一位海淀学区房房东相信, “2211”政策落地后,学区房的买家群体会变得非常狭窄,“只有赶在孩子出生前买才不受影响。孩子已经出生的没必要买了,再迁户口过来也没意义。但没生孩子的年轻人,有几个有足够的购买力呢?”
金岳的孩子将在2023年入学。按照出生人口数据,这一年适龄入学儿童会达到峰值。准备买房的她正在海淀的一流学区和西城的中等偏上学区纠结。如果现在选择海淀,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但很可能2022年后无人接盘,房子资产贬值;选择西城的中偏上学区则恰好相反。
无人接盘的状况真会发生吗?恐怕即使“2211”政策真的让学区房与“牛小”不再强挂钩,海淀和西城仍不缺对其趋之若鹜的家长。
上“牛小”不是目的,它们只是好中学的前站,北京的优秀中学集中分布在海淀、西城两区。历年高考中,北京市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有七八成都出自海淀或西城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