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由最开始的一篇单纯的树叶,经过我国劳动人民四五千年的改变,由荼到茶再到六大茶类,每一步都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一、从荼到茶
荼字首见于《六经》,西周初期著作《诗经》的《豳风七月篇》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初次表示茶的含义。《广雅》说:“荆巴间炙粳苦荼之叶,加入菽、姜、橘子等为茗而饮之。”茶的含义明确了。
《神农本草》说:“神农尝百草以疗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的含义和用途完全明白了。

《神农本草》是战国时代杂家的著作,西汉增补为《神农本经》,东汉再增广为《神农本草》。这三本药物书是三个朝代的著作,作者都是著名医药家。历代《本草》中的荼字就是指茶。
《尔雅》说:“槚,苦荼”。西晋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尔雅》、《经典释文》以《释诂》一篇为周公所作,其它或说是孔子所增,子夏所足,叔孙通所益,梁文所补。东汉郑玄说是孔子门人所作,以释六艺之言;后人说是始于周公,成于孔子,增益于汉儒。
这样详尽地占有资料,并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那么就可以推断我国茶叶生产的历史最少也有4000多年了。

唐初发明蒸青团茶,饮茶很普遍,广大群众,对茶的认识显著提高,茶是木本植物,就把“禾”(代表草本植物)改为“木”,从荼字去掉一划而为茶字。
茶字首见于苏恭的《本草》。《唐本草》是唐高宗李诒永徽中(公元650至655年)李劫等修编,显庆中(公元656至661年)苏恭、长孙无忌等22人重加详注。自后不再写荼字,而都是写茶字。
二、茶字演生
古时的茶字很笼统,包括一切。近代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根据实践和事物的发展,划分为茶树、茶鲜叶和茶叶的区别。
茶树是生物,人人都知道的。时时刻刻不断地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鲜叶是从茶树采下来制茶而离开茶树,是停止呼吸作用,时时刻刻不断地氧化作用。呼吸作用和氧化作用,同是吸氧吐碳,两者现象错觉相似,其实本质有很大殊异,一生一死。

茶叶概念是指制好的成品而可饮用的,包括六大茶类数百个花色,各种制茶法,无数不同的外形内质,不能与茶树划等号。自从1940年复旦大学设立茶业专业的教学计划,都设有茶树栽培学、茶叶制造学和茶叶化学的专业课。国内外都用很新的物理化学方法,分析茶叶本质,在杂志上发表无数的新资料。
茶叶、茶业、茶学各有涵义不同,要研究分别性质运用。
三、从茶到六大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