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90e0a0d2fee37062.jpg)
引言:饮食与癌症是两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碰撞在一起的化学反应却是扑朔迷离,仍待继续探索。这里极养君就摘取了一些经常上榜,或者有争议的"食物-癌症"组合,看看它们之间的纠葛。
可能与饮食相关的癌症危险/保护因素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01029ef9a919e084.jpg)
▲ 图片来源|DOI:10.1136/bmj.m511
"盐"多必失,小心胃癌找上门!
盐腌,最初是作为食品保存的一种手段,却在不经意间酿造出一份别样的美味。故而时光流转,在食品保鲜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当下,盐腌食品仍能以其特有的风味留存在餐桌之上,从"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咸鸭蛋到"入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回味留香"的火腿,盐腌过后,滋味的表现力竟能激增数十倍。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91d959dfb7ceeb02.jpg)
滋味虽好,取之应有度
然而,这份对味觉的留恋,在预防癌症的角度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研究显示,盐腌食品可能会通过形成亚硝胺或重新激活EB病毒而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1]。此外,食用大量的盐腌食品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2],这可能是通过盐本身的作用,也可能是因为许多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产生的致癌物,抑或是盐腌食品会增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风险[3](并协同促进胃癌发展[4])导致的。故盐腌食品的滋味虽好,但取之应有度。
小科普 >>>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又称人类疱疹病毒(humanherpesvirus4),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EB病毒感染是世界性的,全世界大多数人都感染了EB病毒,但不会发展成任何疾病,但其参与了全世界约1.5%的癌症的发展。通常,鼻咽癌患者的恶性上皮细胞可检测出EB病毒,专家们认为其可能是通过向上皮癌细胞或在免疫逃避中输送细胞因子或其他信号在维持癌症上发挥重要作用[5]。
看点
"奶"可护肠,远离结直肠癌?
坊间流传"喝牛奶致癌"的说法已久,但实际上牛奶与癌症的关系可能恰恰相反!
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西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前五的恶性肿瘤。有研究发现,摄入较多的牛奶可适度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6-9]。相较于平均每天摄入少于70g牛奶的人群,每日摄入≥250ml牛奶的人群的结肠癌的相对风险少15%[7]。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牛奶中的钙在肠腔中通过与次级胆汁酸和血红素结合形成复合物而具有肠道保护作用[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