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冯氏锦囊秘录》:“大腹皮,下膈气实佳,消浮肿甚捷,宽膨胀去水气之要药也。然病虚者勿用。子疏冷热诸气、大小二肠,止霍乱痰膈醋心,功心腹大肠痈毒,实症相宜,虚症亦忌。”
16、《顾松园医镜》:“降逆气,消水肿。”
17、《医学入门》:“大腹皮辛温无毒,消肿宽膨定喘促,止霍乱通大小肠,痰膈醋心气攻腹。”
18、《中药大辞典》:“下气宽中,行水。治脘腹痞胀,脚气,水肿。”
19、《玉楸药解》:“大腹皮专治皮肤肿胀,亦甚不宜虚家。肿胀有根本,皮肤是肿胀之处所,非肿胀之根本也。”
20、《饮片新参》:“除胀满脚气,化湿浊,利小便,止泻。”

21、《本经逢原》:“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惟虚胀禁用,以其能泄真气也。”
22、《药性歌括四百味》:“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多有鸩粪毒,用黑豆汤洗净。)
23、《本草发明》:“下气疏脾胃有余之气,消腹胀满及肿。”
24、《本草求真》:“槟榔性苦沉重,能泄有形之积滞。腹皮其性轻浮,能散无形之积滞,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惟虚胀禁用,以其能泄真气也。”
25、《中华本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主胸腹胀闷;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26、《药性类明》:“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气喘促,及水肿药中又多用之,盖亦取其泄肺,以杀水之源。”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槟榔碱、去甲基槟榔碱、α-儿茶素等。
2、本品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促进进胃肠动力、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