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会不断努力地把废物“筛”出去,但既然是“筛”,自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通过“筛孔”的,能够被筛出来的只能是一些小分子。前期科普我们介绍了细胞的构成,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器实在是太庞大了,肿瘤细胞破坏之后,这种垃圾无法直接排出,需要被进一步代谢成小分子物质才能排泄掉。
细胞各种膜结构一般以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为主,最终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可被肺脏轻而易举呼出去。细胞里面的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最终可以代谢为尿素。尿素极易溶于水,容易经尿排出。
麻烦的是核酸。前期科普介绍过,核酸的碱基有两大类:嘌呤和嘧啶。嘧啶最终被代谢为含氮有机酸,易溶于水从尿中排泄。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尿酸微溶于水,浓度高一点就在肾小管析出形成尿酸结晶,这些结晶体会堵塞肾小管!
至于小分子物质,如钠、钾、钙、磷酸盐等无机离子,可以不经代谢处理直接通过肾脏排泄。
“道路堵塞”引发的灾难——肾衰竭
在清理肿瘤细胞死亡产生的垃圾时,肺只需要排除二氧化碳,轻松愉快;其它的代谢废物则由肾脏负担,累死老黄牛啊!
累就累吧,只要易溶于水,拉几泡尿而已。
问题是总有些垃圾不安分,多了就“聚众闹事”。
“首犯”是尿酸!前期科普讲过,肿瘤细胞没什么特别功能,就是疯长,所以细胞核特别“发达”、核酸特别丰富。肿瘤细胞破坏之后,产生的尿酸自然就特别多了。而前面介绍过——尿酸,微溶于水,浓度过高就容易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
除了尿酸,另外一个“罪犯”是磷酸钙。细胞富含钙和磷酸盐,大量肿瘤细胞破坏时,直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钙和磷酸盐在肾小管形成微溶于水的磷酸钙。
正因为“微溶于水”,如果尿酸或者磷酸钙太多了,就可能在肾小管形成结晶。肾小管本身就很窄,这些结晶体就有可能堵住肾小管。
下游堵了,上游就只能停工,肾脏作为排泄器官的功能就毁了。尿酸和磷酸盐的毒性不大,但身体里面其它一些代谢废物可是具有毒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