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餐只能看到胃肠道的”影子“或者轮廓,诊断价值有限;
胶囊内镜,可作为初筛的手段。由于不能吸引、冲洗、取检、治疗等;即便发现了病变,还需要常规内镜进行二次处理,而且价格也不是工薪族能够承受的,且不能纳入医保。
CT检查对于进展期的胃肠道肿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于胃肠道的早癌、癌前病变、一般良性疾病,敏感度很差。
总之一句话,要想发现胃肠早癌,胃肠镜是不可替代的。

6、胃肠镜检查会伤害胃肠道?
不可否认,胃肠镜检查是一个有创的侵入式检查,可能会对胃肠道粘膜造成一点蹭伤,但一般来说很轻微。比如说做了胃镜后,可能嗓子会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就会消失。
一个熟练的内镜医生,进镜几乎是悬空的,不会蹭住粘膜,发现占位,也不会强行通过;
当然对于一些有溃疡、肿瘤、、静脉曲张、憩室等的患者,也会有可能引起穿孔和出血,但是几率很低。
内镜医生一般都是有有经验的内科医生培训而成的,经验丰富,即便出现一些出血等情况也会谨慎处理。
另外,取活检后也会造成轻微的出血,医生会做相应处理,取的活检组织也只有半粒大米那么大,没有什么风险。
总之,胃肠镜检查发生事故的几率,远低于考上北大清华的几率。
7、没有症状、年轻人不需要做胃肠镜?
这是个流传最广的认识误区。
李兆申院士说过一句名言:“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研究证实,早期消化道肿瘤超过80%没有特异性症状,或者干脆没有任何不适;甚至有些进展期肿瘤症状也不典型,很容易被当成一般的小毛病而不予重视。
因此,内镜医生建议,无论男女,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该在40岁以前做第一次胃肠镜。
另外,近年来我国的胃癌、肠癌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年轻人有了消化道症状也不要大意,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该做胃肠镜就做,千万不可一时疏忽而酿成大祸。

8、肿瘤标志物、抽血、粪便检测能代替胃肠镜?
不能。
一般胃肠道筛查会建议做粪便潜血、胃功能四项、癌筛五项(肿瘤标志物)、基因筛查等。
肿瘤破溃会引起出血,而粪便潜血检查,就是查胃肠道有没有隐性出血,早期肿瘤,尤其是微小癌,前期并不出血;
胃功能检查,主要是查胃泌素、胃蛋白酶原,从而判断是否分泌正常,只是筛查是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发现异常,必须立即胃镜复查;
肿瘤标志物,只能说有一定的价值,但绝不能作为筛查肿瘤的唯一参考!
因为某些炎症也会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而有些肿瘤一直到中晚期,还是正常的,所以,高了不必害怕,正常也不是免死金牌!
基因检测,更适合于有肿瘤家族史者的初筛。即便如此,也只是给了你一个参考,说明你有可能患癌,并不能说明你身体目前是什么样,有没有早癌。

9、取活检就是得了癌?
错!
我们做胃肠镜时候,会对一些病变取出一点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这就是取活检。比如息肉、糜烂、溃疡、隆起、结节,以及萎缩性胃炎;用以判断病变的性质、程度等,以便指导治疗和复查。
比如息肉,通过活检可以知道是增生性息肉还是腺瘤性息肉,有没有发生异型增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