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潜在致癌物,我们是怎么接触丙烯酰胺的呢?通常来说,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饮水是最重要最直接的。
2002年4月瑞欧洲研究人员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等中检出丙烯酰胺,而且含量是饮水所能接触的500多倍。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丙烯酰胺为2类致癌物。
目前已发现与摄入含有丙烯酰胺食品有关的癌症部位包括:女性乳腺、子宫内膜、卵巢及男性前列腺食道、胃和甲状腺等。小美研究了一下,几乎是遍及全身呀!也就是说它可以引发身体任何一个地方患癌症。

丙烯酰胺的形成与加工烹调方式、温度、时间、水分等有关,其中含量较高的三类食品是:高温加工的土豆制品;咖啡及其类似制品(主要是速溶咖啡);早餐谷物类食品。

炒菜如何降低致癌风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在自己的博客中多次提醒,炒菜一定要注意控制油温,炒菜时尽量不要冒烟。油温在超过200度时明显会冒烟,这个油温很容易产生致癌物。不仅致癌也容易导致蔬菜中的营养流失,油烟也是PM2.5的一部分。
还值得注意的是,炒菜时油不要放太多,高温食用油会使蔬菜中的水分加速蒸发,由此易产生丙烯酰胺。因此炒菜时切忌不要放太多油,炒菜时间不宜过长。
日常烹饪多采用:
1. 不油炸,不熏烤;
2. 炒菜油不冒烟就放菜;
3. 炒菜油少放一些,不把锅中水分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