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遇到有些病人已经离开诊室了,但又折回来问医生问题的情况。病人和家属折回来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忌口问题。
为什么医生总要你忌口呢?
忌口是服药饮食禁忌的简称,是药后调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有三种原因需要忌口:
1、 妨碍吸收
有的食物会妨碍脾胃消化吸收的功能,从而影响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效果。
包括:
油炸黏腻、寒冷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年糕、冰棍等;

2、 恶化病情
有的食物会对疾病产生不利或者恶化病情的作用。
- 比如水肿的病人忌盐;
- 消渴(糖尿病)病人忌糖;
- 腹泻下利忌油腻、生冷;怕冷等寒证忌生冷;
- 咽痛咳嗽等热性忌辣椒;
- 反酸、烧心等上反的症状忌甜食、酸食;
- 患有疔疮、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这种高蛋白且容易产生过敏的食物。

3、 增加毒性或降低药效
有的食物与药物会产生一些化学作用,或者存在中医里所说的“相恶(疗效减弱)”或者“相反(毒性增加)”的作用;
- 比如服药不能喝酒,酒精与药物相作用之后,会导致体内乙醛蓄积中毒;
- 比如服中药不要同时喝茶,茶叶中鞣酸也会与中药的成分相互作用,降低有效成分的吸收;
- 比如服用补药不要吃萝卜,因为萝卜的破气作用会降低滋补类中药的补益效果。

有人说“三分病七分养”,自己的身体,自己才是负责的主体。有的病人都做了两次支架了,可见动脉堵塞何其严重,却依然采用高脂、高糖、高盐等重口味饮食,这对于自己的身体都是极不负责的做法。
为什么有些医生又让你不用忌口?
但是,有的病人也发现,有的医生看完病之后,就告诉患者不用忌口,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怎么开心怎么吃,为啥医生们的说法都这么不一致呢?
其实,医生要你忌口,和让你不用忌口,是从两种思路来说的,其实都是正确的,就看医生怎么解释。
医生让你忌口,是因为有的食物或引起上面说的妨碍吸收、恶化病情、增加毒性或降低药效的效果。
但是医生不让你忌口,仅仅是针对第二点,也就是恶化病情这一点来说的。
拿皮肤科举例,有的皮肤科老中医,就建议患者不用忌口。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位老中医。
他的思路是,如果患者忌口了,吃了我的药,不发病,那不是真正治好了;
如果患者通过我的调理,让患者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不忌口也不发病,那才是真正的治好了。
医生治病,如果能在忌口的条件下,治愈病情,那只是普通医生;
如果能在不忌口的情况下,治愈病情,那才是高手。

这就体现了中医的全身调理的效用。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认为能够对抗疾病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既然免疫力这么强大,为什么还会生病?
是因为我们的免疫力受到了抑制。真正的古中医是反对用药去治病的,而是着眼于恢复人体秩序,打开让免疫力受到抑制的这把锁,让免疫力自己去治病。真正能覆杯而愈的是自己的身体,而非药物。
真正的健康是暴露于病毒、细菌的危险之下,还依然健康。
参考资料:
1、《中药学》武荣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黄帝内经说什么》徐文兵、梁冬,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薄世宁,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