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地黄有什么功效作用与使用禁忌?常用于阴虚便秘、咳嗽、反酸口苦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2-12-15 地黄   本草   生地黄   熟地黄   斑疹   玄参   作用   津液   熟地   热病   麦冬   生地   滋阴   口渴   大便
  • 可与玄参、麦冬等质润多汁之品同用,如《温病条辨》增液汤,用于温病后期,津液耗伤,大便干燥,皮肤粗糙。
  • 如果热中阴亏严重,大便干燥,不易排出,可配伍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等,滋阴同时攻下,如增液承气汤
  • 现代临床用于阴虚津少的便秘,以生地配伍玄参、麦冬,显效[中医药信息,1987,(1): 26]。
  • 大便燥结,不易排出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4、其他阴虚症状(肺阴虚、心阴虚、肝阴虚、胃阴虚等)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 生地黄通过不同配伍,可用于多种阴虚证。
    • 如与百合、当归、贝母等同用,能养肺阴、润肺,用于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等肺阴虚证,如《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的百合固金汤
    • 与天冬、麦冬、丹参、酸枣仁等同用,能养心阴、安神,用于心悸怔忡(心中躁动不安,怕惊),虚烦失眠,神疲健忘等心阴虚症状,如《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
    • 与北沙参、枸杞子、当归、川楝子等同用,功能滋肝肾之阴、疏肝气,也可以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胸腹胁痛,反酸口苦,咽干口燥,如《续名医类案》一贯煎。

    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5、外伤血瘀证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 鲜地黄的活血作用,在古代本草书籍中也很常见。
    • 如《本草蒙筌》中记载生地可以“疗伤折金疮”,用于各类骨折伤、锐器所伤。
    • 《肘后备急方》记载,生地黄曾用于从高处坠落,瘀血损伤以及骨折伤、内伤。
    • 现今临床也有用生地黄外敷,用于急性眼部损伤的报道。实验研究也证实了生地黄能明显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而具活血作用[四川中医,2010,28(1):55]。

    #中医养生的真相##哆咖医生超能团#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现代药理作用

    1、生地黄煎剂、水提取物具有抗炎、抑菌、促进免疫作用。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2、有强心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水提取物有降压、降血糖作用。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3、生地所含多糖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有增殖作用。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4、能抑制中枢神经而具有镇静作用。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5、具有保肝作用,对实验性胃溃疡有治疗作用,能保护胃黏膜。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使用注意

    1、生地和熟地的区别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 前面提到,生地黄偏凉血止血,熟地黄偏补血滋阴。
    • 一般中药没经过火的,就是生的,性质活泼,能行能散,如生地。
    • 一旦经过火,就不活泼了,就能守中,如熟地。
    • 生地黄(干地黄)是细小的好,又称细生地;肥大的地黄往往做成熟地,又称大熟地。

    相关阅读:熟地黄,四物汤和六味地黄丸主药,更年期烘热及头发白、脱发常用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上图为生地,下图为熟地,熟地比生地颜色更黑,质地更黏腻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2、不宜使用生地的情况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生地性寒,而有滞脾胃的副作用,在用错的情况下 ,会影响人脾胃的运化能力,让人吃不下饭。所以脾虚有湿,常常胃胀满,呕吐恶心,大便溏稀,且舌苔白腻者不宜使用。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参考资料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温病条辨》《中华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思考中药》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可留言。如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每天学一味中药”系列文章每日更新一种中药,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onf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桂附吃多久(六味地黄桂附地黄丸一起吃)
  • 阴虚分五脏,你是哪一种?
  • 海狗丸跟六味地黄丸区别,海狗丸和六味地黄胶囊可以同时
  • 青浦本地黄桃来了~
  • 六经解析陈士铎《辨证录》头痛门二则
  • 你掉的不是头发,是血气
  • 宋代食疗食补大行其道
  • 你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中医教你如何区分,送你两个方法
  • 中医治疗IgA肾病(膏淋)经典良方1剂
  • 一个中成药,改善骨质疏松、关节疼痛,促进骨骼健康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