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就是指我国广大地区每年夏季的一段最酷热的日子。其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阳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据《史记·秦本记》所述:在秦德全2年,夏季很热,用杀狗来禳解热毒。于是便把要解毒热的酷热日子称为“伏日”。
之所以要杀狗,是因为当时迷信的说法,认为取狗血涂在四门可阻止鬼物进入城内。人旁有犬,表示犬能保护主人,因此称“伏”。
伏天有初伏,中伏,末伏,所以称为三伏天。俗话说“夏至不过不热”,“夏至三庚入伏”,也就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而历法又规定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因此,中伏天数是不固定的,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今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阳历7月11日,那么就是7月11日入伏。入伏到历法规定的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中间正好一个月,因此今年的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也就是说今年的三伏天一共40天。
具体时间: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为10天;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为20天;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为10天。
有人说今年是“母伏头”。这是咋回事?怎么还有“公母”之分呢?其实,民间人们所说的“公伏头,母伏头”是按日子的奇偶阴阳而言的。
在民间人们都很少说阳历,多以阴历计日子,阴历也就是现在的农历。入伏的当天如果是碰上单日子则为奇为阳为公,如果入伏当日遇到的是双日子那就说是偶是阴是母。
今年入伏的时间按阳历算是7月11日,而这天对应的阴历是六月初二。“初二”是偶数属阴,因此,人们就说今年是“母伏头”。如果在某个年份中遇到入伏这天是阴历的单日子是奇数,那就要说是“公伏头”了。
俗话说“下破公伏头,晒破狗舌头;下破母伏头,炕头起蘑菇”
古人认为,入伏的头一天是单数,也就是“公伏头”,如果当天下雨的话,入伏之后天气就会比较干旱。大家知道,狗这种动物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就会伸出舌头以散热,因为天气干燥而炎热,就有了“晒破狗舌头”的说法。
入伏头一天的日期为偶数,那就是“母伏头”,如果当天下雨的话,入伏之后雨水就会较多,由于气候潮湿,炕头都容易长出蘑菇来,因此也就有了“下破母伏头,炕头起蘑菇”的说法。
当然,这样的说法有点夸张的比喻,但也说明了“公伏头或母伏头”所反映的天气气候特征,也算是一种土方法的天气预报。虽然不一定准确,但也在一定的区域性起到了参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