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的来说,鱼眼、鱼头、鱼皮、鱼籽等,虽然很难达到(有些根本没有)大家追求的神奇效果,但它们跟鱼肉一样,终归是可以吃的。
但是鱼身上有个部位,是万万不能吃的!!!
这个部位,比砒霜还毒,绝不能吃!

这个部位就是鱼胆!
实际上,我们平时吃的大多数淡水鱼,如青鱼、草鱼、鳙鱼、鲳鱼、白鲫等,它们的鱼胆中都含有毒性物质。

鱼胆中的毒性物质特别耐高温、还不怕酒精泡。一般鱼越大,吞食下去的胆汁就越多,中毒就越严重。通常只需2.5克,就能让一个成人中毒甚至死亡。可怕的是,一条1-2公斤的鱼,胆汁就够这个量了!
中毒后,轻则会恶心、呕吐、拉肚子,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肝损伤、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分享一个小窍门:如果剖鱼时不小心把鱼胆戳破了,应立即用苏打水或40度米酒把鱼肉擦洗一下,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怎样吃鱼更健康安全?
1、每周建议食用3次
鱼类食品中富含优质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建议每周都应该有摄入;最好每周食用3次,每次100—150克。
另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每人每日要摄入40-75克水产品。

2、生鱼片等要少吃
淡水鱼的生活环境非常适合寄生虫的生长,而人体内的环境和寄生虫的生存环境又很相似,所以吃淡水鱼生很容易感染寄生虫。
所以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吃鱼生用到的调味料不足以杀死这些寄生虫,如果实在想吃生鱼片,尽可能去正规的饭店吃。
3、鱼清蒸最好
从健康、营养的角度上来说,做法中,清蒸最佳,煮汤也比较好,油炸是最差的方法,建议日常清蒸为主。

4、“咸鱼”要少吃
经过高浓度盐的腌制、脱水制成的中式咸鱼,属于1类致癌物,会增加鼻咽癌等癌症的风险。
虽然不是吃了就会得癌,但还是少吃为妙。

综上所述,鱼类食品,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建议各位食用,要遵从健康食用细则,安全吃鱼、健康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