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要想保证晚年生活幸福,除了要长寿,更重要的是要健康。如果诸病缠身,生活也不能自理,生活质量自然也会大打折扣,所谓的晚年幸福,当然也很难实现。
对于老年人来说,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身体健康才算达标呢?今天就结合相关知识,为大家介绍晚年健康的6个“硬指标”,如果能够都符合,那活得健康长寿,保证晚年的身体健康质量和生活质量,或许也并非什么难事了。
三大指标都达标,远离心肾损伤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因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可导致中老年人超过36%的死亡。而想要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独立风险因素的一些代谢指标,特别是血压,血脂,血糖的严格控制,就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里说血压,血脂,血糖都达标,并不是说不能有这3个指标超标或异常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出现血压,血糖,血脂升高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有的甚至是明确的高血压,糖尿病问题,面对这样的一些代谢性慢病问题,如果听之任之,不做任何控制,那么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而如果能够积极的控制好这些慢病问题,就是减少相关疾病带来心脑血管健康,肾脏以及其他靶向器官健康危害的重点。
因此,对于老年人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不是不能升高,而是如果出现了升高的问题,应该予以积极重视,合理控制,尽量将这几个指标控制在低风险的达标范围内,才是更好的。应该控制到多少呢?我们分别简单说一下。
- 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应该是130/80mmHg以内,如果老年朋友身体耐受,也能平稳的控制血压在这个范围,就是很好的。对于一些低血压风险高,压差特别大,以及高龄老年人来说,可以适度放宽标准。一般说来,收缩压应该控制到150mmHg以下,而舒张压也应该尽量保持在60mmHg以上。
- 血脂指标的“达标”,需要有分层管理的概念,对于尚无心血管疾病,但属于高危风险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控制到至少2.6mmol/L以下才安全,而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这个值应该进一步严格控制到1.8mmol/L以下。
- 血糖的控制也要注意。对于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的老年朋友(还不属于糖尿病),应该尽量地把血糖控制到达标范围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该在6.5%以下;对于已经明确有糖尿病问题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控制到7.0%以下就算达标,对于一些低血糖风险高,并发症较严重的老年朋友,这个限度也可适度放宽。
腰围体重保持正常,“微胖”更长寿
“有钱难买老来瘦”,已经逐渐被证明并不完全科学。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体重偏轻,甚至达不到正常的体重范围(体重指数18.5~24之间),其实也并不利于身体健康,太瘦的老年朋友,往往身体衰弱程度较严重,身体的免疫力与健康状态也往往较差。
当然肥胖也不是什么好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长肉发福”是很多人的常见状况,但如果是过度的肥胖,特别是腰围增粗的腹型肥胖问题,与前面我们谈到的三高问题一样,同样也会加大身体的代谢负担,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过度肥胖,还是加大多种癌症风险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对于肥胖的老年人来说,如果能够积极地加强体重控制,避免肥胖,也是很重要的。
太瘦了不行,太胖了也不行,到底什么体重才是更健康的呢?来自我国上海闵行区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的统计研究数据显示,体重指数在24到28之间的人群,全因死亡率最低。也就是说,老年人如果体重保持在“超重”(体重指数24到28,超过28属于肥胖)状态,反而更容易保持健康长寿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老年人能够保持“微胖”,同时腰围指数不超标,使身体更健康,长寿的几率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