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胀气怎么办:一篇了解胀气原因与10种改善方法

常驻编辑 养生保健 2025-02-11 养生保健   胀气   腹痛   胃痛   放屁   肠胃
胀气不舒服总带来好多困扰,例如饭后常常腹部胀痛,还止不住地打嗝、放屁!任何人都可能发生胀气,但胀气特别好发于吃饭速度快,或是有乳糖不耐症、鼻过敏、以及有肠胃疾病的族群身上。如何从症状判断自己是不是胀气?胀气常见成因、预防缓解胀气方法有哪些?带你完整看懂如何对抗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新课正式上线✨南北失智症名医联手,独家开设【中西医失智预防 X 对症全攻略】线上课程❤️募资期间低于46折,立即点我购买最优惠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什么会胀气?6种常见的胀气原因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胀气是一种肠胃道出现大量气体而引发胀痛、腹痛的现象,包括消化道疾病、进食速度快、爱吃产气食物、便秘等情形都可能导致胃胀气。以下整理6种常见的胀气原因: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食用易产气食物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爱吃豆类、根茎类、十字花科蔬菜,容易因为其中难以消化的多糖体,以及大量的蛋白质,而发生肠胃道产气,演变成胀气的问题。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进食速度过快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现代人生活忙碌,为了赶时间而狼吞虎咽,或是有些人习惯渴了才大口灌水,但这些饮食习惯容易将空气直接送进肚子里、引起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便秘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膳食纤维、水份摄取不足而导致便秘,会促使肠道坏菌大量滋生、不断产气,而便秘所造成的胀气有时会使腹部隆起、硬如石头,也经常伴随下腹部痛感。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服用碳酸钙片制酸剂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缓解胃灼热的现象,有些人会服用碳酸钙片来中和胃酸,但服用碳酸钙片会产生二氧化碳,容易刺激胃部引起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肠躁症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肠躁症患者只要一受到刺激就容易出现肠道功能性障碍,包括胀气、腹痛、腹胀感和排便异常等症状。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肿瘤或其他疾病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罹患克隆氏症、肾脏病、心脏病、肝硬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尿毒症和自体免疫性疾病,甚至是有胃部肿瘤、肝肿瘤及其他腹腔肿瘤,都有可能出现腹胀和胀气的情形。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狼吞虎咽、便秘都上榜!容易胀气的5种族群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了解胀气原因之后就知道,人人都可能因为吃饭速度太快、纤维摄取不足便秘,而饱受胀气所苦,其中如果是患有乳糖不耐症、鼻炎、肠胃道疾病的人,引起胀气机率和频率还可能更严重,需要特别留意胀气问题。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乳糖不耐症患者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在吃了牛奶、起司、冰淇淋等各类奶制品,因为难以正常消化乳糖,害肠道被大量气体占据,就很容易胀气不适。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饮食习惯差者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吃饭时总是狼吞虎咽,或是总爱边吃饭边聊天,都会让空气变成「配菜」跟著送下肚,让气体充斥在肠胃道中,当然容易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经常性便秘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无论是膳食纤维摄取不足、水喝得不够、长时间久坐或怀孕、其他疾病造成便秘,都会使肠道内充满坏菌产气,加剧胀气症状。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鼻炎、过敏患者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天生有鼻炎、鼻过敏的人,常常会因为鼻塞而不自觉用嘴巴呼吸,这么做很容易把空气吸进消化道内,导致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肠胃疾病患者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罹患大肠激躁症、消化性溃疡、胆结石、胃炎、肠阻塞、肠套叠、肠粘黏或肠胃道肿瘤等肠胃道疾病的患者,容易因为气体堆积而出现胀气的问题。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腹痛、打嗝又多屁…5个常见的胀气症状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要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胀气呢?其实胀气症状算是很明显,一旦发生就会腹部鼓胀、疼痛,就连放屁、打嗝的次数都会增加。当进食后出现下列5种症状,就能自我评估是不是胀气啰!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腹部疼痛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若肠胃道中的消化气体、空气过多,超出身体的负荷范围,就会造成腹部不适,甚至引起剧烈的疼痛,让肚子出现绞痛、痉挛的现象。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打嗝、放屁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肠胃道中充满气体,身体就会为了排出多余的气体,造成打嗝、放屁的次数增加。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腹部明显鼓起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胀气发生时,腹部会明显出现鼓胀,严重的胀气看起来甚至像是怀孕,敲起来还会发出小鼓一样有「咚」的声响。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食欲不振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由于严重的胀气会造成腹痛、胃痛等症状,再加上吃没几口就有饱胀感,进而影响食欲。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反胃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若胃部胀气严重,就算是喝一点水,也会因为上腹部肿胀及压迫感,引发反胃恶心的感觉。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胀气好难受!有效缓解胀气的10种方法、食物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吃饱饭后总是腹胀难耐,该如何有效舒缓呢?其实这时候可以利用运动、饮食和药物来快速「消气」!无论是下楼走走散步,吃点凤梨或奇异果等水果,都有助于改善胀气的烦恼!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运动方法』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胀气方法1. 散步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国外研究证实,饭后散步是解除胀气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只要将手交叉放于腰后散步,身体活动会诱发自律神经反射、促进胃肠道收缩,并且对胸椎及腹腔施加压力,加速肠气排出。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胀气方法2. 按摩腹部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双手对著腹部微微施力、以顺时钟方向缓慢绕圈按摩,持续做30秒,即可缓和腹部胀痛、活化副交感神经,达到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让停滞在肠胃道的气体能够轻易排出。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胀气方法3. 按压穴道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脘穴、足三里穴和内关穴,都有改善胃痛、强化胃部机能、减缓胀气并调理消化系统的效果,因此如果有胀气困扰的话,不妨试著按压这三个穴道来改善胀气不适。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胀气方法4. 瑜珈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想舒缓胀气,可以透过瑜珈的婴儿式、抱膝排气式来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胀气困扰,其中抱膝式还有膝盖压力辅助,所以对于提升肠道蠕动也很有一套。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饮食方法』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胀气方法5. 补充益生菌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益生菌可以维持肠道菌丛健康、减少会产生气体的细菌,但一般在急性胀气的情况下,使用益生菌的功效会比较不明显,但就长期来说,还是有机会降低胀气的发生。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胀气方法6. 含酵素水果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像是凤梨、奇异果和木瓜等富含天然消化酵素的水果,对于分解容易造成胀气的淀粉、蛋白质类食物非常有帮助,是促进排气、加速肠胃蠕动的好选择。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胀气方法7. 高纤维食物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富含纤维的食材是促进肠胃蠕动的关键,如果想要缩短食物在肠胃中消化、发酵并产气的时间,可以补充一些藜麦或燕麦等食物,还有机会改善便秘的问题。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胀气方法8. 姜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医角度认为,姜有温中散寒的效果,可以放松消化道肌肉、促进消化,如果常有胀气问题的朋友,可以服用姜茶来改善。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药物方法』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胀气方法9. 舒胃锭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舒胃锭(Simethicone)可改变肠胃道中气泡的表面张力、促进气泡排出体外,能够解除胀气、缓解气胀相关症状,有机率出现软便、腹痛、下痢、呕吐、呕气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胀气方法10. 胃明朗、除胃障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胃明朗(Metoclopramide)、除胃障(Domperidone)等药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气体排出的效果,可能副作用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及呕吐。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杜绝胀气上身!预防胀气的5种生活习惯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想要养成不易胀气的体质,就要从饮食习惯开始下手,包括吃饭的速度、饮食内容及进食的时间,都会改善肠胃产气的症状。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细嚼慢咽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引发胀气的一大原因就是进食速度过快,如果可以放慢吃饭的时间、细嚼慢咽,就能降低吞进大量空气的机率,还能刺激饱腹中枢,以防吃进太多热量,对于打造易瘦体质也有帮助!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少吃产气食物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豆类、根茎类、十字花科蔬菜、高脂肪食品和碳酸饮料、发酵面包都属于产气食物的一员,让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产生许多气体,并堆积在肠胃道中,形成胀气,因此需要尽量少吃。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少吃口香糖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刘雅惠营养师分享,有胀气困扰的人最好少吃口香糖,因为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容易把空气吞下肚、进一步引发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吃八分饱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八分饱对于肠胃造成的负担较小,能够预防胀气,多项研究更指出,八分饱还有维持体重、提高代谢、延缓老化等许多好处。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8点后不要进食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由于夜晚肠胃蠕动的速度变慢、腹胀的机率大增,因此建议睡前3小时或每晚8点后就不要再进食,否则胀气的状况会越来越常见。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产气食物有哪些?6大类型的食物容易造成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胀气除了受进食习惯、肠胃疾病影响,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吃了太多「产气食物」所致,像是豆类、根茎类、十字花科蔬菜和高脂肪食品,都会让食物在消化时产生大量气体,引发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豆类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黄豆、黑豆、荷兰豆和豌豆等豆类都富含蛋白质及难以消化的寡糖,吃太多易产生大量气体,如果喜欢吃豆类的朋友,可以把豆类食物煮久一点,有助于分解寡糖、降低胀气的机率。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根茎类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像是地瓜、马铃薯、南瓜、山药等根茎类,含有不易消化的多糖类,容易造成肠道产气,不妨延长烹煮的时间,比较有利于消化,帮助避免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面包类的发酵食品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使用泡打粉或酵母发酵的面包,是肠道累积气体的凶手之一,尤其是用速发酵母的面包,往往会因为面团没有充分发酵,更容易引起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高脂肪食品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脂肪难以消化,会延长食物在肠胃中的时间,最后因为发酵产生气体,造成胃胀气。像是炸鸡、天妇罗、蛋糕或精致甜点都要注意。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十字花科蔬菜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花椰菜、萝卜、高丽菜、青椒、洋葱、小白菜、大白菜和芦荀等十字花科蔬菜,饱含不易消化的多糖类,再加上成分中还有硫,不仅会增加胀气的状况,也比较容易导致放臭屁。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碳酸类饮料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汽水、可乐和沙士等碳酸类饮料溶有二氧化碳,因此会在水中生成碳酸,喝多会造成胀气。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结论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每当胀气发生时,不但会让肚子圆滚滚、胀痛难忍,就连食欲也越来越差,建议有胀气问题的朋友,就要调整进食习惯或饮食内容,不要吃得太快、尽量用鼻子呼吸,对豆类、根茎类和十字花科蔬菜更要适量摄取或改变烹调方式,才不会让消化产生的气体占据整个肠胃;如果胀气久久没有改善,也要留意很可能是肠胃疾病在搞鬼,建议最好让专业医师做进一步的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参考资料:
  1. 腹部胀气|仁爱医院
  2. 认识胃胀气|大林慈济医院
  3. 胀气知多少|台湾癌症基金会
  4. 肠胃气噗噗 胀气怎么办?|肝基会
  5. 肠胃「气噗噗」,如何消? | 肝基会
  6. 胀气怎么办?胃胀气原因、缓解方法一篇看
  7. 腹部胀气|宜兰仁爱医疗团法人宜兰仁爱医院
mU1拜客生活常识网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毛豆蛋白质含量比鸡蛋还高!炒蛋、搭酪梨⋯多学1招不怕胀气!
  • 中医防病6攻略排毒、消脂、除胀气!3穴道助攻存整年健康好本钱

相关阅读:

  • 如何让衰老远离你?这些养生保健大法还不赶快收藏
  • 男性智力低下,记忆力低下,可能是荷尔蒙失调!帮助你解决荷
  • 善存益生菌评价:营养师从成分与复方面教你轻松养好菌、
  • 美肌女王藤原纪香的「温活」秘诀:3招睡好、变美、小毛
  • 急冻!日博士:家家都有这张纸,铺鞋底足部升温8°C
  • 水果的奇特功效:解除胀气
  • 了解肚子胀气是何原因所致 缓解肚子胀气要慢速咀嚼
  • 小腹胀气的原因是什么
  • 奶瓶防胀气怎么做呢?
  • 女性小肚子胀气应该怎么办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